0、无言
今日小伙伴提起了比亚迪秦plus这台车,听到这“BYD”三个字我本能地问“双田”是被你吃到肚子里了麽?就中低端市场来说,小排量自吸发动机以及弱混技术岛国都有着绝对优势,且随着近三年处理的质量问题越来越棘手,我愈发相信一套动力系统不在市场上磨合3-5年是不会解决小问题的。
1、先颠覆传统印象
“淦,真的有点点好看”这是笔者进入官网后的第一反应,脑海里土不拉几的传统形象被颠覆了。
这里选取前脸的“箭羽”造型的LED前大灯,与传统正正方方的设计相比,这种明显更具律动和年轻化。
除了前大灯以外,后车的贯穿式LED尾灯也展现其狂野特质,附上龙爪之名极具东方特色。
2、肚子里还真有点料
“超低油耗、电混系统——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这套系统基于比亚迪DM1.0技术进化而来的EHS系统,在体积和重量都降低30%基础上,依旧发挥了超强的动力性。
这款车旗舰版在满电情况下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7.3s,且在bili和汽车之家的实际用户反馈来说,基本实测数据均在7.5s以内。这个成绩的获得充分体现了双电机325N.m最大扭矩的优势,这也是电机转动即巅峰的优势所在,对于这个价位的整车来说匹配1.5L的汽油机确实难以匹敌。这也体现了国产车的一个思路,比巨人迈出的步伐更多一步。
回归整个DM-I技术,简单来说分以下两种运行逻辑。在低速阶段采用增程式电动模式,将离合器分离,发动机给电池充电或熄火,驱动电机与发动机完全分离,此时驱动电机负责驱动车辆;在高速阶段采用并联模式,离合器闭合,发动机与驱动电机并联输出,可带来更强的动力。
相对于本田I-MMD混动技术来说,这款车并没有变速箱,虽然无法充分发挥高速阶段发动机的优势,但是对于整车的经济性来说给到了充分的保证。
这款车同时也加载了自家看家本领刀片电池,通过内部串联电芯的设计,一节刀片电池内串联了6节软包卷绕式电芯,本质上还是更充分的理用了空间。原来我一个包可以塞5个苹果,现在包可以塞8个苹果,8个苹果吃起来肯定更有安全感。且这款车在亏电状态下也能保持较好的续航水平,这和低速采用增程式模式相关。
3、有些事确实还是国内好
智能驾舱这个概念从去年开始已经作为可以单独在车展上展示的产品,国内的车机系统有着绝对的优势,自带的大屏在能够满足基本的“播放音乐”和“地图导航”以外,天生的分屏式设计可以给副驾驶更多的体验空间,而不是一上车只能玩手机。
内饰来说除了色彩方面很典雅,面板和座椅均选用了仿皮制的材料,而同价位的雷凌和凌派只有织物可以选。作为乘客来说,这两种体验差别类似去选沙发,织物在好打理方面有优势,皮制整体的亲肤性好。对于皮制冬冷的问题也可以配合座椅加热解决,这块儿尊享版就可以给到全部能给到的。
这两点在实际驾驶体验中是比同价位合资车要做的好地方,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尤其是一些直观看上去好修改的零部件上,这不仅是诚意更是商家讨巧的地方。
4、老问题依然延续
只要车还带着发动机,整车前脸的设计还是受限;尤其是近几年被特斯拉式的纯电前脸设计提高审美后,对于混动车内心还是会有更多的颜值期待,但这辆车的正面视觉效果很一般,这个点见仁见智。不得不说开始提到的宣发等轴测视角的照片还是很有杀伤力的,灯型好看确实有吸引力的。
在和朋友反复的交流沟通中,现阶段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1、后排座椅坐的不舒服;2、开高速高架声音会比较吵;3、下大雨刹车和电池均存在风险。这些客户反馈的问题其实在此前油车中不乏存在,对于内饰设计师来说混动车很难跳脱出原有油车的设计思路,同时问题也是相对的比如笔者的朋友购车大部分的使用场景不会有人做后排,那这个问题就是可以接收的。而普遍抱怨的刹车问题无法被忽视,是否这也意味着购买这辆车车的时候车主要更加小心谨慎?因为更加谨慎各种交通事故也会更少些,当然这些事玩笑话,希望这个系列在后续的底盘调教上能有更多的进步。
5、锚定好自己的市场
目前EV国内三巨头和T占据了25w+的中高端电动车市场,10w以下的老头乐低端市场被奇瑞、五菱和吉利三家性价比造车老手给霸占,之前写了六月前十销量的EV里未能看到主流消费者偏爱的10-15w区间热门款,只看到了荣威且大部分是网约车贡献的数据。而当看全部汽车销量数据时发现其实80%还是在这个区间的,仔细去剖析不难发现大众消费目前还是更偏向油车,考虑到研发的滞后性这个表单在三年后会逐渐被混动车取代。
根据上图今年乘用车的销售总量数据以及下图BYD的价格图谱不难发现,在秦PLUS DM-i 10w-13w价格区间,目前消费者会更倾向选择合资燃油车:轩逸、卡罗拉和朗逸。考虑到目前这款插混车可以上绿牌,享受目前可免除购置税的新能源政策,落地价其实是更有优势的。
笔者了解到目前EV车在购买时,4s店会把在小区停车位安装充电桩作为一个福利政策。对于插混来说,当能够满足频繁充电的前提时,可以在超低油耗的同时发挥上述1200+km的续航里程。虽然汽车之家上有反馈长期不充电也可以有较好的续航里程表现,但这种情况下轩逸和卡罗拉的油车优势会好很多,这也正好反映了为啥这些车目前在国内依然可以长期霸占排行榜前列。
下图同时引用了官方SUV在售车型的数据,可以看到BYD其实对于自己定位依然还是很清晰的。对于一线品牌时刻保持自己手上有牌可打,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前方销售团队可以根据不同消费群体下菜。很显然,现有中低端的主流市场BYD均已有合适的产品,正如笔者在没有了解之前并未注意到在这个领域还有如此优秀的产品。纵观目前整个混动和纯电市场,传统老牌汽车大厂发力无力且根据各家规化主力产品集中在23、24年才能陆续问世,不排除御三家后续会继续做下沉市场毕竟16w的MODEL 2已经在向大家招手。当大风挂起来的时候,跑在最前面的猪会飞更高,BYD作为整个行业的领跑者期待后续会有更多的意见。
以上是笔者粗浅的整理,没有实际试驾无法具体推荐,这个车车说系列会在后续陆续更新有趣的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