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篇公号的文章:扬州市江都区双汇国际小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 一个14岁的初一男生,从31楼坠下,不幸身亡。
事情发生在一个周一的清晨,孩子因为家庭作业未完成被母亲责备,争吵后从31楼一跃而下。
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是生活中具体某件事,而是长期潜藏在家庭生活中的亲子关系。
其实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温柔以待,但是原生家庭对父母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焦虑母亲的背后都是原生家庭的投射。
幼年时被父母疼爱过的女孩,成了妈妈后,会把温柔与和善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幼年时被父母否定殴打过的女孩,成了妈妈后,会把愤怒和焦虑投射给孩子。
可是,为什么已为人母的我们,明明不赞同父母的养育方式,结果却不由自主地用他们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呢?
因为生活的压力、婚姻的争吵、伴侣的指责,会激发我们童年时,潜意识里隐藏的委屈和疼痛,让它们复活,显现,涌动。
然后,倒逼我们不受控制地把潜意识里对父母的恨,发泄到孩子身上。
这样的情况可以让自己通过以下三个步骤缓解焦虑:
1.拥抱童年的自己
看见童年里受伤的自己,和她对话,给她拥抱,看见她的眼泪和委屈。
通过回忆、书写或者倾诉,让郁结多年的情绪和伤痛,得到释放。
2. 接纳自己
不苛责自己,不嫌弃自己,不拿完美的套子套自己,学会接受不够好的自己,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都学会在不慌不忙中,松弛下来。
妈妈松弛下来,会把平和的能量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在充足的安全感中变得懂事。
3. 寻求帮助
每个焦虑的妈妈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缺席的爸爸。
生活中,守寡式育儿、丧偶式育儿,皆如此。
不能因为孩子来自妈妈,妈妈承担养育,就理所当然地把家庭的重负,全部推到妈妈一个人身上。
爸爸,作为“阳性”和“力量”的代表,在孩子决策力、行动力和自信力的培养上,不可或缺。
爸爸帮妈妈分担,让妈妈幸福,孩子也会从父母的相处之道里,习得亲密关系的最初模样。
(部分内容来自于公众号: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