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大家都会填,但有些事儿还是放在前面说的好。
首先需要明确的游戏规则(咱就不评价是不是公平了):
假设这一届考生的志愿都是小球,各大高校的招生档案库是一排抽屉,有的抽屉容量大、有的就只能装下一两个(招生名额)。
计算机首先把文理分开,按照分数降序塞小球。
第一名要去清华,此时清华的抽屉还是空的,那这个小球就成功地被放进去了,这个过程叫做提档,也就是该生档案被清华本科生招生办调走了。
那假设第50名刚好占了清华最后一个名额,第51名的第一志愿也是清华,但此时清华的抽屉满了咋办呢?看该生第二志愿是浙大,此时浙大的抽屉还有地儿啊,那他的档案也成功地被浙大招生办调走了。
分数优先,志愿优先。这玩意就叫平行志愿。
当然,有球品不太好的小球,轮到它的时候,它想去的十个抽屉都满了,塞不进去就掉到地上,这就叫滑档,也就是回到省招生办的档案库里。
对于这样的同志,也不是完全没有补救的机会。这个后面讲。
按上面的道理,把全省的小球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都试图塞了一遍之后,就开始真正的拣选了。
清华把它的抽屉拿出来,计算机再次将志愿按照分数降序排列。
第一颗是红色的,清华收了,这就基本上录取了,最后查录取情况的时候能看到档案所在院系。
第二颗也是红色的,但清华今年只想收一颗红色的小球,这又咋办呢?看它第二层是蓝色的,清华今年也想收蓝色的小球,那就收了吧,这位考生也稳了。
刚刚那位第50名的同学球品不太好,选的六个颜色名额都满了,如果他服从调剂,那么清华也能收,白色的球想染成啥颜色都行,总有专业人没满。
但如果他不服从调剂,那清华也没办法了,你就回去吧,这也叫滑档。
按照上面的一大一小两轮,本科一批差不多就这样了。但因为总有不服从调剂的志愿,所以或多或少还有一些学校的专业人没满。
如果存在未招满的现象,则会组织一次征集志愿。这就是前面说的补救办法。
征集志愿是针对滑档了的本科一批同学,还需要再填写一次志愿,规则如上。
不过呢,因为剩下的名额不多,而且很可能是冷门专业,所以价值自己衡量。
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征集志愿这一轮还能滑档,那就等着读二本吧。
当然,二本三本的录取规则也如上。
有一些特别的小规则,补充一下:
有些学校,匹配专业时,第一志愿不行就看第二志愿仅仅是理想情况,因为没有官方明确说专业志愿也是平行志愿的,所以可能掉一个顺位就惩罚性减少1-3分,计算机重新降序再匹配。
面对分数相同的两个志愿进行选择,这个过程一般是人工选择的,比如理工科当然会选数理成绩相对较好的那一份,而外语系会选择英语成绩更好的。
*
这个游戏规则说明了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①志愿越往下几率越小,就是正态分布的道理,所以要把志愿大头放在头两个,而后面的志愿可能性就不知道是小数点后几个零了。
②网上经常能查到资料,说抛档线、专业线甚至单科成绩线,并不能说明什么。这些分数线的确定,都是分配完之后取的录取学生中的最低分。无论是录取还是填报,从头到尾看的都是排名(当然除了某些特殊专业对分数有要求)。
③各个学校在该省的招生组捧着大小不一的抽屉当然是希望满载而归的,所以会鼓励你“冲”,也会在第一轮塞小球的时候把名额上抛5-20个百分点。
比如今年名额是100个,那为了保证在相对高分段人群中匹配度更高,往往会收105-120份档案,至于后面有多少人滑档就没人管了(听起来有点不道德?不评价不评价~)
但是这个原理,也方便了一些敢冲的朋友。往年北大就没有人敢报,结果一个分数基本不可能的同学报了,北大当年刚好在自主招生时剩了一个20分的优惠名额就给了这个姑娘。不过这个案例讲了很多年了,这么多年还在讲这个老故事,你也知道意味着什么。
讲完规则,下一次分享填志愿的基本操作吧,基本功还是很重要的。
可能有的地方讲的不对,或者不太清晰的,欢迎指出。
这里是依然阁,我依然在这里。
选自公众号:依然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