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时候,父母和我们的想法会格格不入,而他们对此的看法是:等你到我这个年龄就知道了;等你当你父母就知道了。一般我们都是嗤之以鼻的,心里默默的想,等老娘老了才不会像你这么陈旧。
不过仔细想想,当他们年轻的时候,父母大概也这么说过,他们也这么想过。
2
还在15年的时候,我的前前女友还不是我女友的时候,我们都刚毕业不久。有一天她突然辞职了,一个人租了个套三的房子,也不去上班,说是要专注减肥。
对这事儿我特别不能认同,减肥哪里不能减肥,不上班去减肥实在荒唐,而且减肥这种事只要多运动控制饮食不久好了。
那时候觉得我不赞同的做法当然要提出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基本还是一种批评和轻视的语气,既反对这种专职减肥的做法,也怀疑起减肥的结果。
转眼到了17年,我从原来的公司辞职,然后回家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甚至我本来也想出去租房,可惜被老妈死活拦住了。
父母都很不理解,提出了两年前我的论调: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这样既有工资也不耽误后面的发展。同时他们也经常忧心一件事:万一考不上怎么办,万一考上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两年前的事情,这位前前女友已嫁为人妇,然而两年之后,我竟然做出了和她一样的选择,这个我曾经非常不赞同的决定。我一样也面临着她曾经面临的困境:来自身边人的不赞同。
3
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世间事都在变化,我们的心态和看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改变,我们现在反对的以后可能反而成为拥趸和践行者。
然而上面两个例子,却又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有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第一个例子我们经常遇到,我们做的所有决定都不能让所有人赞同,一定会有人在旁边叉着腰苦口婆心地说:这事儿我经历过,这样做你会后悔的。
但是因为别人不赞同就不做了吗,只要所做的决定是你基于现实的理性思考,那就是正确。正确的决定未必导向正确的结果,但是一定有好的结果。而站在旁边说风凉话的人第一未必实践过,不过是想当然耳;第二就算实践过,你想想如果他当初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现在就不会后悔了吗,关注成长的人哪有心思后悔呢。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是对的,尽管你现在的决定你认为是正确的,但是你可能考虑的不够全面或者认知错误,所以决定也是错误的。但是还是要去做,因为结果是实践来验证的,只有实践了,你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第二个例子其实我们也经常遇到,就是从当事人变成了旁观者。你的亲友做了决定,可是这决定你无法赞同,这种不赞同可能是因为你经历过,也可能是你理性思考的结果。
然而这个时候你应该反对吗,就像我曾经做过的一样,然后两年之后被啪啪打脸。其实被打脸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你会给是决定的人多大的压力和委屈啊。这种事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你最关心的人却不赞同你的建议。
我的建议是,先认真的听听对方的想法,他做这一决定是为什么,是否经过深入思考,对问题和后果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如果他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了,那你还有什么理由反对呢,支持他吧,成为他精神上的后盾;如果他其实只是一时冲动或者考虑不全呢,也不要马上反对,引导他思考这些问题,不过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和他一起讨论,给他足够的信息但是让他自己做决定。
4
总结一下,如果是你自己做决定,可以听听别人的看法,看看这些问题你是否都考虑了,但是你的决定一定于自己的深度思考结果。如果是你朋友做了决定,你要评价这个决定的正确与否,帮助他完善各种细节,随着越来越多细节被考虑,对方会更认真的审视自己的决定,这才是一个朋友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