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 || 攻击的生物学理论

2018-12-05

第10章 攻击:伤害他人(二)

第351页 攻击的生物学理论


动物和人都有攻击性

在分析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的原因时,社会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种观点:生物学影响、挫折和习得行为。

生物学影响就是涉及到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第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的哲学家卢梭,他把社会罪恶归咎于社会而非人性;第二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将社会法律视为控制残忍人性的必要手段。20世纪,性恶论即攻击性驱力与生俱来、无可避免的观点得到了弗洛伊德的赞同。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攻击根源于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攻击把这种对死亡原始的强烈欲求所蕴含的能量转向他人(一般而言,他称这种强烈欲求为“死本能”)。攻击性的能量来源于本能(instinct),是非习得的和普遍的。如果得不到释放,这种能量就会越积越多,直到爆发为止;或者有一个合适的刺激使之得到发泄,就像老鼠摆脱捕鼠器一样。

神经系统的影响:攻击是复杂的行为,并非简单地接受大脑中某个特定区域控制,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发现了一些能够引发攻击的神经机制。通过控制动物的某些脑区,可以控制动物的攻击性;杀人犯和反社会者的前额叶激活水平比正常人低15%,而前额叶被认为是对于攻击行为有关的脑区进行抑制的。

基因的影响:基因影响是指攻击行为受先天性影响的程度。遗传因素影响神经系统对暴力线索的敏感性。我们的气质(即我们的反应性和反应强度)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受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的影响。社会学家做过很多调查和实验,发现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并非单纯地只受“不良”基因或者“不良”环境的影响,先天和后天因素是互相影响的。

生物化学因素: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攻击性刺激的敏感性。酒精会使攻击更容易发生;睾丸激素与暴力行为有直接关系;不良饮食造成的营养不均衡也跟暴力行为有关。

所以,神经系统、基因、生物化学因素对某些人在面对冲突、挑衅时会不会做出攻击反应都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间之河,滚滚向前。很多熟悉的物件落入其中,马上随水而去,再难相见。 比如田间的树。你曾在劳作后在其中的一棵树上刻...
    青锋暮寒阅读 4,053评论 0 12
  • 图一是室外正常光线下 图二是飞利浦黄光下拍摄 墙裂推荐dare you Flamingo+km 12叠涂赞
    咸鱼配粥阅读 1,768评论 0 0
  •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村民家的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其原因是猫由于家养,不必以捕鼠为生,无法从老鼠体内...
    竹多多阅读 3,318评论 0 0
  • 什么是代码块? 在Java中,由{}括起来的一段代码,表示一块代码区域。代码块中的变量属于局部变量,只能在所在的局...
    电竞三傻阅读 1,7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