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我都能有这样一只篮子,时常涤荡,直到成为我们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故事说的是在20世纪初,山东平原县一户农家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琅琅。
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
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华有泽了。
“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生与书籍为伴,不断进取,最终成为我国宗教学的泰斗——他就是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作《净化心灵的文字》。
就如上述故事中的孩子那样,我们从一年级开始,每天用一首诗歌开启新的一天,一年多时间,粗略算下来,越有260首诗歌曾经从我们的身上流经。
晨诵创编诗歌也从最初的改动个别词,句子,到现在的整首诗歌的创编。给大家分享我们周五下午创编的小诗《我相信》。
一口气和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可都是原创哦!早上20分钟的朗诵原诗,下午10分钟的引导,孩子们用了大约30分钟完成。
最新出炉,还带着稚嫩的青涩,又是那么的令人欣喜,今天的小小爆发,只是日常生活的冰山一角,我们的诵读孩子继续,写作的大爆发不是今日,而是未来,毕竟我们才7岁。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诗歌会净化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找到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