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所得

今日读《怎样备好语文课》,读到余映潮老师《孤独之旅》的备课过程,觉得获益匪浅,特整理如下:

一、研读课文、收集资料

1.阅读了曹文轩的大量作品.

2.阅读了关于欣赏曹文轩作品大量学术文献

3.做了很多读书笔记,如曹文轩的经典语录、关于曹文轩小说中“风景描写”的论述、有关文献对曹文轩作品的评价。

二、编写了课文的细读指南:

《孤独之旅》:文学的美感,内容的美感,章法的美感,手法的美感。

从小说技法的审美来看,有如下方面的表达技法需要欣赏。

1.第一类:背景设置(环境描写)、场景安排(环境描写)、视角运用、情节设置。

2.第二类:悬念、伏笔、照应、线索。

3.第三类:文中波澜、情景渲染、衬托或映衬、穿插手法、情节节奏、内容详略。

4.第四类:象征——“鸭”的描写的线索作用与象征意义。

5.第五类:诗意小段的叙述方式、画面描绘的精彩笔墨。

6.第六类:提炼作品中写“孤独”的技法。

7.细读并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a.语言卡片:字形,字音,雅词,精美的叠词句,准确运用动词的句子、自然环境描写句。

b.句段品味:10处。

c.课文赏析:短文一篇。

d.景物描写的作用专题欣赏:短文一篇课文中“鸭”的描写课文辑录一则。

三、确定了本课的教学创意:

1.引导学生感受苦难

(穿插曹文轩的语录)

2.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

(穿插曹文轩的语录)

3.文献辅助

1),曹文轩的两句话:

面对困难,我们应抱有感恩之心。

我所讲的苦难教育也好,审美教育也好,情感教育也好,就是让他们慢慢通过看文学作品,来得到一点熏染,使我们的这种理念多少得到一点落实。

这两句话给我以启示:这个课的教学创意一定要以简驭繁,设计活动,直击根本。

2).在文献资料阅读的收获方面,有一句话非常重要:

更深层次地读懂文字中的风景,从而超越平淡的、一般意义上的欣赏。

这句话启示了我的课堂教学重点的切入口。

四、斟酌文意把握:

有四个构思,最后敲定第一个

(1)一句话概说课文:《孤独之旅》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2)一句话概说人物:杜小康是这样一个孩子

(3)一句话阐释标题:利用课文内容闻释“孤独之旅”的含义

(4)一句话品析课文:我看《孤独之旅》对“孤独”的描写

第二个环节即“选点精读”的教学,也有几种视点很集中的教法,最后敲定第一个:

(1)切入到描写“暴风雨”的部分,进行文学欣赏。

(2)切入到“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这个点,进行文学欣赏。

(3)切入到几个“微型话题”之中,进行文学欣赏。

五、准备好了第二套方案:

环节一:文意把握,话题: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环节二:片段赏析,重点欣赏课文高潮部分“景物描写”的表达。

话题:赏析景物描写片段,分析它好在哪里,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六、准备了第三套方案:

概括情节训练;评说人物训练:品句训练

七、实际课堂实录:

一、 导入

(生谈师补充)

1、 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2、 曹文轩简介

3、 课文内容简介

(师提出)

本课学习要求

课文赏析、能力训练(解说、概括、赏析)

二、 进入课文

话题: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孤独之旅”中“旅”的含义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思考,批注在标题“旅”字旁)

(思考后生举手回答)

生1:磨炼过程

生2:杜小康被父亲带放鸭的过程。

生3:长时间离家、放鸭的生活。

(师补充小结,屏幕呈现)

离家在外,居留他地。

远行、历程。

远离家乡的放鸭生活。

痛苦的历练。

成长中的苦难生活。

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

一次美好的长大。

“孤独之旅”指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三、 文意把握

话题:说说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继续阅读课文,三言两语写下感受思考—概括理解文意)

(同桌交流)

(交流表达)

生1:家道中落,随父养鸭放鸭,在暴风雨中成长。

生2:家庭发生变故,辍学随父亲放鸭,在暴风中经历磨难,真正长大了。

师:真正长大了。

生3:艰苦的放鸭生活,经受暴风雨洗礼从而长大了的故事。

生4:家道衰落,随父亲放鸭,在暴风雨中破茧成蝶。

师:“破茧成蝶” 四个字不错,准确生动!

师:(思路点拨)能不能从小说技巧或小说形式上概括一下呢?在这方面大家有没有新的见解?

生1:环境描写,与父放鸭,在暴风雨的环境中成长。

师:(补充)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成长,阅读小说要抓住人物的命运,刚才大家都抓住了杜小康的命运—家道中落,命运陡转,失学才去放鸭。

(师小结)

一个表现人物命运发生陡转的故事。

一个以水乡生活为背景的流浪故事。

一个以芦荡为场景的父子牧鸭的故事,强调命运场景。

一个用生动景物描写烘托“孤独之旅”的故事。

一个表现儿童经受苦难而坚强成长的故事。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可能成为强者。---曹文轩

四、 片断赏析

(重点赏析课文高潮部分—暴风雨中找鸭,体会写景状物的作用)

片断一: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片断二: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片断三: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话题:赏析上面某个景物描写片断,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有什么样的作用?

(师提出要求:分组赏析,每组一个片断,独立思考,同桌同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自选课文片断阅读,边读边思考并写下思考结果)

全班交流

生1:我选片断一,突出四个“黑”,连风都是黑的,写出严峻环境,突出杜小康的坚强。

师:写景表现人物,为人物服务。

生2:我选片断二,天空月亮,平静明亮,写出杜小康对生活的热爱。

师:片断一需要进一步赏析。请大家继续就片断一谈看法吧。

生1:风也是黑的,写杜小康害怕,突出他后面的坚强成长。

师:你要是点一下,从杜小康心理感觉上“风也是黑”就好了。这就是景物为人物衬托。

生2:风不见,风是黑的,衬托杜小康的恐惧。

生3:风给小康的一个成长的“平台”。

师:你们刚才没谈好在哪里,还有谈的层次不清楚,没看不出层次来。

(师补充完善小结)

第一层概写一笔,第二层细写几笔,写声音、颜色、力量,人的心理感受。片断三也是如此写法,我们就学到了怎样展开景物描写的方法:概写与细写要有机结合。

这段话有三个作用:

(屏幕呈现)

一是渲染氛围,二是推动情节发展,找鸭子,三是衬托人物,写出了杜小康从恐惧到坚强勇敢的成长过程,用恶劣的环境加以象征。

师:片断二,月亮蓝天的描写,进行了鲜明对比,黑暗过去了,明亮的月光出现了。有什么作用呢?

生1:背景烘托人物心情,暴风雨过去了,杜小康经受住了磨难,变得坚强了。

生2:雨过天晴,找到鸭的高兴,成长的欣慰。

师:从杜小康的心理感觉上写,用月亮、蓝天、明亮来写杜小康成长的快乐,太高兴了,于是觉得月亮是明亮的。

生3:烘托轻松愉快的心情,说明对生活的热爱。

师:(提出要求强调)应扣住月亮实实在在地谈人物心情。

生:预示成长与坚强。

师:为什么?你的话有道理,但没说透。“雨过天晴”,表现人物心情的美好,引出生动细节,舒缓故事情节---“想起了妈妈,想起了油麻地”。

(赏析最后一个片断)

话题:写鸭有什么作用?

生1:以鸭喻人,有力地写出了杜小康的成长。

生2:鸭子与杜小康紧密联系,鸭子长大了,杜小康成熟了。

生3:暗示杜小康长大成人。

师:照应全文,文中处处写鸭,引出鸭子下蛋,明写鸭暗示杜小康,隐喻他的成熟。

(师总结合全课)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屏幕呈现) 增加美感,设置情景,以辽阔水乡为背景,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表现象征主题。

下课。

心得:

1.知人论世,要讲一篇课文,就需要了解作者的大部分作品以及大家对作者及作品的评论,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前期做充足的准备。

2.长文短教,要选取文章的关键段落去分析,要有取舍。

3.开始时要想办法巧妙地设计活动让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关于底层逻辑 最近一直会遇到的一个词,就是底层逻辑。 它是帮助我们看清事件表像下实质的一种逻辑能力。 拥有这种能...
    Anita的奇妙花园阅读 250评论 0 2
  • 半夜12点钟被热醒,头疼得厉害,有点中暑的感觉。睡不着之时,翻开了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学习》,看了两篇...
    Alice的梦幻之旅阅读 469评论 0 0
  • 知识的的本质是一问一答,所以能提出好的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知识的高级认知是公理化 技能的本质需要熟能生巧,尽可能的...
    帅666666阅读 178评论 0 0
  • 1、“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2、骄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 3、“你敢胡来,我就敢剁了你” 4、爱情和婚姻当然...
    嬉笑怒骂皆生活阅读 2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