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我写了多少字的小说,都不会忘记诗词。因为在我看来,诗词是文学的根基所在。而这段时间,我倾尽全部精力,废寝忘食数月,终于将那本连梦里都会哭醒的书,送上了“传送带”。
等待的过程,无异于油煎火蒸,痛苦异常!于是,我告诉自己:忘掉它!忘掉你曾创造了它,忘掉你曾拥有它,甚至,连它的名字,都要忘掉!
从心里抹去,然后,重新开始。这样,就不用一天天忍受着煎熬,去等待!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而一本书,或许也有一本书的命!
它的命,就随它去吧!
忘了它吧,找陶潜先生聊天去吧!
一、原诗
《归园田居·其五》
【魏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二、我的理解和翻译
怀着惆怅之情,一个人拄着竹杖,沿着榛子树丛生的崎岖山路回了家。
山间的小溪,清澈见底,可以洗洗脚。
(回到家)过滤好新酿的酒,再烹好一只鸡,组局招待临近的友人。
日暮时分,屋里有点暗,于是,点燃了荆条替代烛火来照明。
高兴的时候,苦于夜晚太短,不多时,天上的太阳又出来了。
三、深度解析
读罢此诗,倍觉惆怅!
没想到陶先生与我的心境,不谋而合。真想说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看着陶潜先生,一个人拄着棍子,在崎岖的山路上走着,小路弯弯,杂草丛生。一个人,落寞的背影,仿佛走进了山的“心”里。
或许山也是寂寞的,所以,拉了一位大诗人与它作陪。虽然,山不能语,却看着大诗人,整日锄地种菜,或是组局,招待友朋,写诗诵读,它也是欢喜的吧。
陶潜先生,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处小溪,河水清清浅浅,他心里想,可以洗洗脚吧。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万一有人在下游正喝水呢?这岂不是,太不地道了?
太阳回家去了,屋里光线有点暗淡,于是点了炉火,比蜡烛可要亮堂多了。
高兴的时候,很苦恼夜晚欢乐的时光太短,一眨眼,又看到旭日东升了。
可见,陶潜先生,偶尔也是淘气的,并不是按时作息的墨守成规者。偶尔,他也约上三五友邻,一起喝酒吃肉,通宵达旦,刷夜聊天。
如此,我感觉,古人其实并不是那么呆板的。尤其是,陶潜先生,真是有趣的紧!
想在山涧溪中洗脚,又不好意思,还挺慎独自律。
想写杀鸡又觉“杀”字太残忍吧,破坏诗境的和谐美好,用了一个“只”字代替,真是高明!
人多,点了炉火助兴,又亮堂又有气氛。陶潜先生,还是很懂浪漫的。
想象着他们高谈阔论,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兴高采烈,欢声笑语满了整个屋子,乃至山林……
哎,真想凑过去,听一听,他们在聊什么?
四、延伸阅读
这首诗,让我联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仔细读来,这首《过故人庄》与《归园田居其五》,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都将田园生活,讲述得有滋有味。而孟浩然这首,把朋友相见的场面,写得更为详细。也可以作为《归园田居其五》的诗意扩展。
五、胡思乱想
这是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五首了,能感觉到陶潜先生的隐居生活,有苦有甜,有酒有肉,有滋有味。而挥之不去的,依然是孤独。
偶尔有亲戚来探访,也有三五友邻来作陪。但路,是自己的。就像那崎岖的山路,仍要靠自己双腿迈开,走过去的,无人可代。
这个阶段的陶潜先生,推测应该还是一个人的时候,因而,无拘无束,畅饮达旦。他的洒脱乐观,始终感染着人。
或许,隐居生活,也跟他当初预期的不一样,并不是那样自在。只是,少了诸多红尘中的俗务纠缠,明争暗斗,距离大道近了几许。
哪有事事称心如意的?即便是隐居,也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只是换了种活法而已,因为,活着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声明:本文系作者文澜珊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