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常讲究“以快打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似乎做某件事到了极致,太过熟练后,速度就会变得极快,快到无法形容,然后这种快速会给个人带来较大的价值。比如打字快,可以做打字员,似乎也是一份兼职;骑车快,可以参加自行车比赛取得名次拿到奖金;跑得快,可以当运动员,取得成绩拿到奖牌,名利双收。由于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种种外显的现象显示,做事如果快,就相对来讲容易取得收益。于是,芸芸众生都投入到这时代和社会的洪流中,被其裹挟,轰轰烈烈一往无前。生活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的打工族们,对这种“快节奏”体会更加明显,每天早上上班路上都是匆匆忙茫的,生怕被别人落下,生怕赶不上那一辆公交车、那一班地铁。在这种一切都要“快”的环境和氛围里,我们似乎渐渐习惯了,觉得生活本就是这样的。但是,真的应该是这样的吗?慢一点不行吗?慢就一定不好吗?我们不可以慢下来吗?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忙碌、快节奏“的状态中,在感到充实的同时,其实也会无意间埋下一些隐患,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会引起问题。如果有时间,我们不妨在安静的晚上、周末的早上,独自一个人,泡一杯茶或冲一杯咖啡,边品边沉思一下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所做的,是不是对现在有帮助?现在正在做的,是不是过去想好的、按照计划去做的?未来我们有打算吗,还是走到哪算哪?有的人习惯在年初做好一年的工作计划,然后让自己开足马力,全力奔行,直到年底再检查一下结果如何。如果达到,犒劳自己一下,然后订立明年的计划继续奔跑;如果未达到目标,则会失落,但没关系,打起精神再次订立明年的计划,继续奔跑。其实,我个人觉得,订立年度计划后,以现在的社会环境,在每个季度结束后,就应该让自己停下来,认真梳理和分析一下一季度的计划达成状况,看是否如期达成,或者是否有其他客观的因素导致部分目标无法达成,让后重新修订年度计划,在半年的时候,两个季度一起回顾分析。通过这中间的回顾、分析,让自己慢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节奏,看一下自己能否适应别人的节奏,别人能否与自己合拍。其实,以目前社会的节奏和发展速度,很多东西都是讯息万变让我们来不及思考,只能被动接收。比如最近我身边的同事,偶尔聊到所谓的“物联网”,都挺感兴趣的,但没有一个人确切的知道“物联网”到底是什么东东,包含了哪些主要的技术,与我们是否有关联,目前国内应用“物联网”到什么程度了。只知道“万物互联”,也就是记住了一个最简单的宣传口号而已,对于真正的内涵,则无暇研究。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事情了。这两年出现的“黑天鹅”事件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对这种事件的本质和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毫不在意、毫不知情。所以,有时间慢下来,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自己听过的但不了解的概念,让自己的认知体系更加丰富,最起码能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不让自己迷失在这个纷繁复杂、迷离奇异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快与慢是一对兄弟,一对孪生兄弟,一对不可分割的兄弟,而且经常会让你搞不清谁是谁。所以,当我们通过缓慢的思考,确定一个目标,决定要做的时候,就要快速启动、快速执行,让后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迭代、改善。同样,当我们在繁忙的一段时间过后,需要慢下来,适当控制一下节奏,让自己思考一下是否有纰漏,是否有问题需要调整。快即时慢,慢即是快,本质上并无差别。如果你能将剑术练到“唯快不破”的境界,超越了其他人的速度,那么别人的剑术在你眼里就会显得很慢。如果你的剑术突破了“唯快不破”的境界,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于是你的剑术在别人眼里就会显得很慢,慢到别人能清晰地看到剑划过的清晰的痕迹,但是别人就是找不到破绽,这种慢,不也是一种快吗?工作中,你如果对一个例行的工作项目足够熟悉,理顺了流程和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人和部门,你操作这个项目就会效率很高、游刃有余。但是几次以后,你会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尽管流程已经很顺,人员已经很熟,但总觉得效果并没有越来越好,甚至会有一定的略微下降。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慢下来思考了,你需要深入地思考:流程有无问题?如果流程已经最优,不需要调整,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是项目的需求理解不够深入,不够精确,以至于在细节方面出现了偏差?能否再调整?我个人生涯中,直到最近几年才发现这个问题,越是做的熟悉的项目,我越是小心翼翼,总要想过去的做法拿到现在的时间、现在的空间合理吗?足够精确吗?其实,只要细思一下,便会发现,需要调整的地方还是蛮多的。
慢下来,意味着给自己一个调整的机会,一个修订的机会,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不要自己放弃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