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上看到作家叶倾城的一篇短文 讲述一个老先生的故事,老人二十多岁的时候在大学教师,有妻子和一个女儿。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辗转到西南地区,和妻女失散。
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北京,还在原来大学任教,他辗转找妻女,但是一直找不到。等他过了四十岁,他调外省教书,在外地又结婚成家,有了四个子女,这时传来消息,他前面的妻女还在北京,都活着,妻子也没有再婚。
他痛哭,为什么之前近二十年一直没有找到她们?为什么?没有人给他答案。
他从此每个月给前面的妻女寄四十元,最初四十元很值钱,但是后来晚辈们觉得太少了,但是要添也没法添,就这样一直寄到老先生近百岁去世。
这个故事没法说,除了怪命运,怪那个时代,似乎和人也有关系。我想起《主角》里的一个故事。
秦腔导演古存孝有两个老婆,大老婆是地主家的大小姐,大老婆在文革的时候跟她离了婚,第二个老婆是他在演小生时候认识的旦角,也在他失势的时候离开他了,他一个人过了十多年,终于把易青娥培养出主角,他也来到了省大剧团做总导演。
先是他的第二个老婆找来了,两个人又住到了一起,过了没几个月,他的大老婆也找来了,大老婆说,当年因为她长得有些姿色,被一个工宣队的头头看上。她不跟古存孝离,那头头就想方设法地要把古存孝朝死里整呢。她才这边离了,那边结的。直到几年前,那人得癌症死了,她才一个人又单吊起来。
两个老婆都来了,古存孝没有办法拒绝,也没有办法安顿,他在省城剧团也被排外,他决定离开到甘肃新疆去,易青娥问:你走后,那两个姨怎么办呢?
“我这些年可怜的时候,混得没个人样儿的时候,可从来没见她们来找过、问过。你放心,鳖有鳖路,蛇有蛇路,都饿不死。”古存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