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史家绝唱
2,宫闱(wei)角逐
3,立储风波
4,储君之争
5,继位太子
6,景帝清障
7,平安太子
9,窦婴为相
8,董生对策
10,太后干政
11,田窦交恶
12,窦婴之死
13,汉匈交兵
14,马邑之战
15,阿娇失势
16,初露锋芒
17,李广难封
18,公孙丞相
19,煽风点火
1,史家绝唱
《史记》之前的历史只有两类:编年体和国别体,没有纪传体通史。
1,编年体:按年代记述历史。最有名的:《春秋》、《左传》
2,国别体:按照国家来记载历史。最有名的:《国语》、《战国策》
3,纪传体:按照人物来记述历史。《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即: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
通史、断代史:《史记》是纪传体的 通史,后面的正史都是纪传体的 断代史(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历史)。
《史记》与其他正史的区别:
1,《史记》充满了爱憎之情。(如:对项羽、李广的记述,可以说是悲歌慷慨、荡气回肠。)
2,对人物的记述,融入了文学手法。(如:鸿门宴 被选入课本,因为它简直就是一部 短篇小说。)
3,填补中国历史上,许多人物史的空白。(没有史记,中华民族上很多伟人,就不为后人所知。如:《孔子世家》,详述的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4,融入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批判。(批判最严重的两个人,刘邦:写了刘邦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鲁等不良记录、汉武帝。)
司马迁:行过万里路,读过万卷书。出生于一个 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47岁受宫刑,完成史学绝唱《史记》。
是什么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
李陵事件:李陵五千对匈奴11万(3万+8万),愈战愈勇,且战且退,大战十几天匈奴不能胜,匈奴想撤兵,关键时刻,李陵手下有个人叛变,告诉匈奴重要军情(李陵没有后援;弩机快没箭了),匈奴继续攻打。李陵弹尽粮绝,剩三千人分散突围,李陵被俘,副将被杀,逃出400人。
汉武帝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想宽慰汉武帝顺便为李陵开脱:
1,李陵是国士(最优秀的人才称为国士)。
2,李陵功劳,足以告慰天下。(五千战了十几天,杀敌无数)
3,李陵不是真降,是伪降。(以后肯定还会报效汉朝)
诬上:汉武帝大怒,定司马迁诬上罪(污蔑皇上,死罪)。
汉朝死罪的三种结果:
1,伏法受诛;
2,以钱赎命(五十万);
3,接受宫刑(不单是残酷的肉刑还是对尊严和精神的粗暴践踏);
受宫刑:《史记》已经开始写了,不能死;中低收入又没有钱;绝望中选择了宫刑。
社会身份的变化:男人的另类;士大夫的另类;文化人的另类;终生羞辱;
司马迁《报任安书》:
1,行莫丑于辱先,而垢莫大于宫刑。
2,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3,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
司马迁历史性的转变: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封建士大夫的司马迁死掉了,《史记》里激扬文字的那个 太史公 却获得了新生;
47岁的司马迁接收宫刑之后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念:
1,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季布列传》:季布帮助项羽几次大败刘邦,刘邦称帝抓捕季布,季布逃亡,苟活为奴,后来刘邦赦免季布,季布出来为官,造福一方。)
2,金钱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货殖列传》:充分肯定了追求富有的正当性)
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特别的犀利、深刻。(对皇帝的专制、残忍有了新的认识,如:《萧相国世家》)
《萧相国世家》:韩信被杀后,又一次对萧何加封,刘邦在外平陈曦叛乱,谋士劝萧何忍痛捐出全部家产以避祸,刘邦知道后:“高帝乃大喜”,就这5个字,把刘邦揭露的淋漓尽致。萧何是第一大功臣,又忠心耿耿,是最不该被猜忌的人。 二十四史中,没有一个史学家能像司马迁这样,犀利、深刻的把开国皇帝的内心的隐秘,剖析的如此清晰。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伟大的《史记》。
2,宫闱(wei)角逐
汉武帝六个第一:
1,废罢百家,独尊儒术。
2,创立太学.也就是官办学府。
3,拓展了疆土。
4,开通西域。
5,用皇帝年号纪年(这以前皇帝无年号)。
6,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
汉景帝生14子,汉武帝 刘彘(zhi),排名第10位,他能当上皇帝,是5个女人斗争的结果。4岁被封为胶东王,7岁被封为皇太子。
3,立储风波
五个女人的争斗:
1,薄皇后:无子;
2,王娡(zhi):汉武帝母亲;王娡本来嫁给金王孙,为了富贵离婚进宫,幸运的被汉景帝宠幸,生刘彘。外公:臧荼(zangtu)(项羽所封18路王之一)。
王夫人(王娡):这个女人不简单。
1),遵从母命:听妈妈的话,和金王孙离婚,(冒死)进宫。
2),博得宠爱:王娡进宫生一子三女,王娡的妹妹进宫生四子。
3),巧抓靠山:长公主刘嫖。
4),自我炒作:梦日入怀。
3,长公主刘嫖(piao):是汉景帝的姐姐,和栗姬儿子刘荣联姻未遂,与王娡儿子刘彘联姻;是王娡的代言人,在景帝面前告栗姬状。
最大特点贪:贪宠、贪贵
4,栗姬: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拒绝长公主刘嫖联姻,自己没有没被立为皇后;嫉妒(刘嫖不断的给景帝介绍女人,景帝都喜欢),幼稚:不知道皇后、太子之争是生死之争,低估了刘嫖的能量;人不坏,缺少的是智慧。
5,窦太后:窦漪(yi)房。是吕后身边的宫女。吕后为每个诸侯王配了5个宫女,窦漪房被分给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生一个女儿刘嫖,生两个儿子刘启(汉景帝),刘武(梁孝王)。代王的嫡妻和四个儿子相继去世,窦漪房幸运的获得了机会。
窦漪(yi)房特点:贪婪、霸道、愚蠢。(大儿子当了皇帝,还想让小儿子也当皇帝;愚蠢的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是不可能当皇帝的。)
4,储君之争
窦太后第两次发力为梁王争取太子之位未遂。(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
废太子刘荣:汉景帝病重托孤,对栗姬极度不满意,后来病好,王娡煽风点火,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栗姬在朝的亲属全部处死。
5,继位太子
6,景帝清障
7,平安太子
梁王派刺客杀掉了反对自己当太子的大臣们。梁王负荆请罪,回去中暑死亡。
废太子之后,封王皇后为皇后,刘彘为太子。
刘荣被废之前,两个功勋重臣周亚夫、窦婴都极力反对废除太子。刘荣虽然被废,但支持他的群臣还在,所以,刘荣的死就成了必然。
窦婴:窦太后的亲侄子,刘荣的太子太傅,后被汉武帝任命为第一人丞相。
刘荣之死:废太子刘荣回到封地,不清楚自己的处境不知收敛,扩建宫殿占了祖庙的地,被景帝招到京都,让得力的酷吏 郅都 问责,刘荣畏罪自杀。
周亚夫:开国功臣周勃之子,治兵有方,平定七王之乱。只琢磨事而,不琢磨人,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属于能臣。
周亚夫之死:汉景帝是个只做不说的人,周亚夫终究也搞不明白景帝的心思。周亚夫屡次顶撞景帝,告病赋闲。他的儿子私自购买500副铠甲被告谋反,周亚夫入狱,因不愿意受酷吏责难,绝食五日,吐血而亡,周亚夫被逼死。
卫绾(wan):文帝侍从,车技一流,被文帝提拔为中郎将。卫绾是个即琢磨人又琢磨事儿的人,在人情世故上很有一套,也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景帝曾经就很欣赏卫绾,继位一年时间对卫绾不闻不问,其实这就是惦记上了,卫绾继续勤勤恳恳做事情。后来卫绾被任命为刘彻的 太子太傅,辅佐刘彻。景帝退位前卫绾还做了三年的丞相。
景帝清除了刘荣和周亚夫,又派卫绾辅佐刘彻,所以刘彻当了九年太子,平平安安、顺风顺水。
酷吏:只忠于皇上。
人:
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为的是事业。如:周亚夫。
只琢磨人,不琢磨事,为的是当官。
只琢磨钱,为的是发财。
琢磨事,琢磨人:能成事儿。
琢磨事儿,琢磨人,琢磨钱:成大事儿。
8,董生对策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读书非常刻苦,据说读书三年目不窥园。汉武帝继位,令各地举荐贤良方正之人,询问治国之道。董仲舒考了第一名。回答了汉武帝三个问题,史称:天人三策。深得汉武帝的信任和喜欢。
天人三策:
1,新人改制:解决了王朝的合法性问题。新的国君登基改变历法,服色。(强调的是:君权神授,君权神授理论:承认君权,又限制君权。)
2,大一统理论。有利集权。
3,兴太学,举贤良。(隋朝称为:国子监),第一次提出太学,后面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的结束。
4,尊儒。(内法外儒,汉武帝看到了儒家的功利、实用性)
5,更化/改革。
尊儒:
1,对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统一,贡献极其至大。
2,造就了有儒家观念的文官集团。
3,文化专制,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
人才选拔:
上古时期:选贤举能。
春秋时期:世卿世禄。
汉朝时期:察举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至清朝:科举制。
古代政坛上的四种力量:
文官:文官掌权的时代,政治一般稳定、清明。因为他们做事的时候,他们有儒家的价值观念,有自己的判断。
武将:武将掌权的时代,可能出现藩镇割据。如:唐代中后期。
外戚:外戚和宦官掌权,基本上是黑暗的时代。
宦官:黑暗。
9,窦婴为相
窦婴:平定七王之乱封侯,窦太后亲侄子。有才,耿直、任性,但文帝、景帝都未能做相,汉武帝第二任丞相。
人才匮乏,实在没有选择。
10,太后干政
11,田窦交恶
12,窦婴之死
窦太后主张黄老之学,反对独尊儒术,罢掉三公(窦婴、田蚡都被罢官),重新组建中央官员。汉武帝17岁。
窦婴:窦太后去世后,标志着黄老之学的结束。窦婴失去政治靠山,成为一个失势的外戚。得势时门庭若市,失势时,门可罗雀。
灌夫:落职的将军。打仗勇敢,但不会做官。贪杯、任性。和窦婴关系特别好。
田蚡:汉武帝的舅舅。是真小人。窦婴、灌夫想结交丞相田蚡,却得罪了田蚡。窦婴被太后和田蚡下狱处死。
地方豪强:影响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对政府的怨恨。
窦婴:得势时门庭若市,失势时门可罗雀。
13,汉匈交兵
14,马邑之战
中行说(yue):文帝时期,和匈奴和亲,和亲队伍带的有一个宦官 中行说,中行说不愿意去,怀恨在心,投靠匈奴,报复汉朝。
客观条件的转变:粮食充足;马匹充足;弩机;
马邑之战:主战派、主和派一致同意马邑之战。诱敌深入,聚而全歼,没想到匈奴提前察觉,无功而返。标志着和亲政策的结束,也标志着被动防御的结束,标志着汉朝进入主动进攻阶段。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本可以使用贸易手段解决,匈奴强大选择了战争方式,当汉朝强大的时候也选择了战争。
15,阿娇失势
陈阿娇:汉武帝第一任皇后,被废。蛮横专断;无子失宠;巫蛊(gu)事件。
汉武帝:专断蛮横。
卫子夫:汉武帝的姐姐家的歌女。
16,初露锋芒
卫青:私生子,母亲是奴隶父亲是个县令,后来做平阳公主的骑奴。内敛、不张扬,后来封侯也没有飞扬跋扈。武帝宠幸,卫青幸运,才干。
龙城:龙城是匈奴祭拜天地、开大会的政治中心。
龙城之战:卫青杀敌700而还。(四路大军各一万:李广全军覆没被俘逃回。公孙敖损兵七千败归。公孙贺未遇匈奴,卫青在龙城杀敌700)
出塞之战:卫青带三万出征,大胜而归。
17,李广难封
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各带5万出征,李广为卫青的前锋,遇到单于主力之前,卫青改公孙敖为前锋(汉武帝授意),李广帅兵走右路,路途遥远,无水草,又迷路未能准时和卫青会和,卫青责问李广,李广悲愤自杀(绝望、血性)。
李广难封:汉景帝和汉武帝对李广的排斥和压抑。(从文帝打到武帝,打了47年)
第一次封侯机会: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多敌军旗,但他接受了梁孝王的封赏,汉景帝不高兴,没有赏赐李广。
第二次封侯机会:漠北之战,李广做前锋,汉武帝授意卫青,临战换掉李广。机会错过。
难封的原因:侍才而骄;过于冒险;适应能力(善于阵地战,少了一点长途奔袭的闯进)。司马迁为李广写了《李将军列传》,盛赞。
李广是从士兵做到将军,卫青是由外戚做到将军,人们明显同情李广;李广是历史上第一个做到了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将军。
卫青有功而无誉,李广无功而盛誉。
18,公孙丞相
19,煽风点火
公孙弘:出身卑贱,在监狱做小吏,失业,后来做猪倌(养猪的)。40岁开始读《公羊春秋》,成为一代大儒。大孝子。60岁被举荐。70岁再次被推荐。后来做丞相,再后来封侯(一般都是先封侯再做丞相)。善于危机公关。
公孙弘:
1,外儒内法(与汉武帝不谋而合)。具体推进尊儒的实施。
2,善于察言观色。
卫氏:卫子夫,卫青,霍去病一族。卫子夫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生皇长子刘据,7岁封为太子,汉武帝晚年多疑,刘据被逼起兵,兵败,卫子夫自杀,后来刘据的孙子 刘病己/刘洵 被霍光立为汉宣帝,励精图治。也算是可以告慰卫青、霍去病的盖世功勋。
刘邦三年反秦,四年反项成为皇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