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

为了“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一九六O年代后期到一九七O年代初期,各农村生产大队每年都要搞一次忆苦思甜活动。

活动以社员大会形式举行,先是找几位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痛说悲惨家史,再是由大队党支部书记或贫协主任讲话,新旧对比,借老贫农现身说法提供的活生生的例子,对万恶的旧社会作进一步的声讨、控诉;然后从解放后生活的变化,总结到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后,家家都过上的好日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形容幸福生活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或者是“吃着甘蔗上楼,步步高节节甜”;最后概括拔高至制度层面,充分说明新社会的优越性和旧社会的残酷无情,慷慨激昂地喊几句震撼天地人心的口号,然后同吃忆苦饭,忆苦思甜大会结束。

忆苦思甜会议由生产大队组织,在刚刚开春、粮食蔬菜青黄不接的时节召开。吃忆苦饭的环节,由各生产小队负责安排,分头做、分头吃。所谓忆苦饭,就是“吃糠咽菜",记住旧社会“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一般是用蒸笼蒸些地瓜秧子地瓜叶,不加油盐,社员们装模作样吃两口就算完事。

我读初一时的春天,大队里召开忆苦思甜大会,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忆苦饭随家长到各小队吃。那天我们六队用豆面蒸的小苔菜,味道特别好,加上已到午饭的时间,都饿了,忆苦饭一抬出来就被抢食一空。没捞着吃的人,还一肚子不满,抱怨做的太少。

会前和吃忆苦饭时,都会播放悲慽悲切又满带深情的歌曲,“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小时候一听到这首歌,心里总是慽慽惶惶的,心头总是袭过阵阵冷意,唰地起一身鸡皮疙瘩,瞬间生出一股夹带凄凉的恐惧感来。现在知道了,这是让歌曲的艺术感染力感染的。

那时候,社员们的文化程度是很低的,有许多文盲。有的连解放前解放后都分不清,所以,忆苦思甜时往往就闹出些笑话来。

有个全国范围都知道的梗,说的是一位老贫农一把鼻涕一把泪控诉旧社会苦难时,忽然话锋一转,情不自禁痛彻心扉地说:“旧社会还没怎么挨饿,就是到了六O年差一点儿饿煞了!”  ——  这是因为,一九六O年前后三年,“大跃进”带来的恶果加上自然灾害,粮食连年欠收,饿死了不少人。

各地也有极具地方特色的笑话。我同学是青州的,那里说的是有一次请老贫农代表上台发言,对他忆苦大家早已不感兴趣,无非是吃不上穿不上,他娘的袄上一个扣,他爹袄上一个鼻,晚上扣起来当被子;但对他如何思甜却充满好奇,有人问他:“你说将来过上好日子咱们吃啥?”他想了半天也说不具体,憋了半天后头一扬嘴一张,大喊一声:“吃啥?吃好稿!"——“稿”是青州方言,是“东西”的意思,“好稿”就是“好东西”。

j作为我们大队的资深老贫农,年年登台诉说他的苦大仇深,以及翻身作主人的扬眉吐气。说来说去就那几个事,特别是说到新社会给他带来的幸福,他老是用一件事来印证,全体社员都背过了。所以,他一登台,下面就有人脱口而出:“老少爷们啊,俺那两个儿子都是割出来的!”

什么意思?

这个伙计个头高高的,但长相一般,加上家里穷——包括解放后也穷,将就着说了个残疾媳妇。他媳妇的残疾,主要是个头奇矮,上下身不成比例,行动不方便,象是有点儿侏儒症,生孩子不能顺产,只能剖腹产,两个儿子都是抱出来的。

剖腹产就得割肚皮,所以他说是“割出来的”。他认为,这事儿只有新中国能做到,要放在旧社会是做不到的。在旧社会,象他媳妇这种情况,就生不下孩子来,他也就没有儿子了。因此,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他是满怀感恩之情说的掏心窝子的话。但年年都说,就有点絮叨,不但没了新鲜感,而且还变成了笑料,广大社员就拿它“抖包袱”。

不光忆苦思甜会衍生出这么多故事,我听上一辈的人讲,土改时斗地主,也出了不少笑料。我们村里有户家道中落的人家,斗地主时去了个女人指着本村地主的鼻子,气呼呼地说:“俺家里三顷六十亩地的时候,你赖了俺两个金元宝去!”她讲到这里,下边哄堂大笑。据说,挨斗的地主家和她婆家同姓同宗,当年还比不上她家富有。

我和她一个队,印象中,她家生活水平尚属中上,但家庭不和睦。女人变成老太婆了,在自己的房间门框上上吊死了。她儿子一直在队里干会计,后来身体瘫痪了,前几年在病苦折磨中去世。他们家的日子,终是没能过出“芝麻开花,节节高"和“吃着甘蔗上楼,步步高节节甜”的境界。

我对芝麻甘蔗之类歇后语描绘的情形,总是极尽想象和无比向往。

那时,为保公粮保口粮,生产队里几乎不种植产量低的经济作物,我小时候也就从没见过芝麻长什么样,它开的花会是如何的一节比一节高呢?只能想象。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统一调拨,物流阻滞,甘蔗在北方就成了稀罕物,过年正月里才有卖的;村里都是平房,包括旁边的城区也没有高楼,吃着甘蔗上楼是种怎样的体验呢?我琢磨不出来。就盼着等哪一天有条件了,要买根长长的甘蔗,一边吃一边上楼,亲自体味一下那种感觉。

现在,条件早已具备,家里住楼,办公室也在大楼上,甘蔗一年四季都有卖的。在吃的问题上,却讲究忌高油高脂高糖,反倒轻易不去吃甜甜的甘蔗了。我虽没有真去践行小时候嚼着根甘蔗爬高楼的愿望,但确实感受到了以它为题材的歇后语的含义,并且很真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今天中午的一顿饭局上,一群中年人不知不觉的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这一聊就是近40年前的事了,各种物资匮...
    小豆芽啊阅读 325评论 0 0
  • 避免AFNetworkReachabilityManager检查网络状态AFNetworkReachability...
    小地阅读 3,118评论 0 0
  • 本故事纯属虚构 01.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坐着一动不动然后开始流眼泪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心里有满满的负能量不知...
    大黙黙阅读 193评论 0 0
  • 冬日的夜来的比较早,下午五点天已经黑透了。透过窗子望去,楼下是一条三叉路口,来来往往的车灯仿佛要汇入大海的河,缓慢...
    6cb106582cd2阅读 173评论 0 0
  • 因为长时间没有去琴台听过音乐会了,所以1月份有时间的时候,就决定过去听听,陶冶一下情操。当时在歌剧《茶花女》...
    疏影悠悠101阅读 6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