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教室,在操场徘徊。下午一场暴雨,乌云遮蔽了天空。灰色的夜空看不到任何星星,只有教学楼的灯光在水汽里朦胧。但我意识到,乌云不过是遮住地球的一片叶子,宇宙之广超乎想象。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我的视觉、听觉和思维都好像被放大、重组和牵引,指向一个浩瀚的所在。
即使今晚没有乌云,身在北半球的我,也不可能看到半人马座α星。但是在看完《三体》之后,我觉得自己与4.2光年外神秘的三星系统有了一种莫名的联系。
在奇幻、玄幻小说盛行的今天,科幻作品尤其是像《三体》这类的硬科幻生存堪忧。因为前者创作成本低,读者阅读成本少,受众广;而后者往往夹杂着隐晦的知识而难以理解。但大刘仿佛是下定决心要为中国科幻正名,执著地用基本的物理法则和海量的细节为我们打开全新的世界。栩栩如生,卓然天成。
首先是《三体1·地球往事》,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相辉映。故事以文革为背景,当主流文学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纯理性的视野上来审视人性的慈悲、痛苦与背叛。这一部折射出现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起点,我更惊叹于用游戏的视觉对三体世界观的描述,对三体人存在方式的描述。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周文王、秦始皇、伽利略、教皇、牛顿、爱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物轮转出现。他们之间遥相辉映,把不可思议变得平平无奇,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面对三体人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和前来毁灭地球的庞大舰队,在基础科学被智子锁死的情况下,人类举全球之力,制订“面壁计划”,由四位“面壁人”独立设计四套反击方案。其中每一套对策都构思独特,令人拍案叫绝。但这些也不过是黑暗森林法则的铺垫。
假如在太空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他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角创立了宇宙社会学来解释。宇宙社会学设定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猎人手上拿着枪,而地球只是个点起致命火堆的小孩。第二部的结局是个少有的完美的结局,它带来一种启示性的震撼,将本书提升为史诗级别,并且在理性与感性,逻辑与历史上完美统一。
看《三体3·死神永生》之前,我很难想象大刘要怎样写才能写出第二部那样荡气回肠的情节。看完后,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恢弘的视野。第三部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前两部,前面对宇宙的黑暗森林只是迂回虚写,第三部毫无保留地向读者展示宇宙的细节和对宇宙终点的描述,在刻画人性方面甚至上升到了哲学层次。用缜密逻辑描述的四维空间、降维打击、引力波、曲率驱动、时间尽头让人大开眼界。
但本书并不是只有冰冷机械的宇宙观,从第一部开始,大刘越走越远,但他并非一去不回,即使在最远的地方,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人类的关爱。《死神永生》始于一个爱情故事,一个人为自己暗恋的对象买一颗遥远的星星,最终,这颗星星将为无尽的黑暗森林带来一丝光亮,卑微绝望的单恋也将成为播撒宇宙的大爱。
关于宇宙的起点与终点,三体给出了一个理解。至于这个理解是否正确,又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得去独立思考,在心里有自己的答案。
夜空的乌云开始散去,露出了几颗幽暗的星辰,这是我们的宇宙。仰望星空的同时,我们也得多看一看脚下的土地,地上一只蚂蚁匍匐前进,也许在不远处的土地下有成千上万只蚂蚁,那是它们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