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翻余华的《活着》,为什么说翻,因为真的不敢说我读懂了余华写的《活着》。
第一次翻是学生时代,大家都说好,我也好奇地蜻蜓点水般翻了一篇,翻完后我只记得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一次翻阅是日更53天后,当我看完自序后,却迟迟没有向后翻正文的勇气,因为我知道翻也是白翻,结果还是会和第一次一样。
自序里说:一些不成功的作者,也描写现实,可是他们笔下的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是怎么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么走,当他在描写斤斤计较的人物,其实自已内心也是斤斤计较。
我一直把,友友点击量和简叔奖励简书钻的多少来评估日更文的质量,当我日更45天的时候,我给我订了个目标,在日更达到60天的时候最少有篇日更文可以收获2个钻,点击量达500,日更100天的时候,最少有篇日更文获得5个钻的奖励,点击量达1000。
可2019年第一天简叔却给我一个大惊喜,2018年最后一篇日更文给了我4个多钻,我只高兴了几秒,原来是简叔在给我们加餐,逗我们开心,这天发了9万钻,其实我还是那个小白,日更文还是在记流水帐,每天还在为了完成日更而苦思暮想。
我与简书相遇也快二个月了,可简书成立的初哀是什么,简书的日常发放简书钻意义是什么,今后怎么发放简书钻都没有去了解过,以我现在水平就是简叔给我再多的钻,我的文章还是水水的,所以以得钻多少来评估日更文的质量也是欠考虑,可能与我每天只知道在记录身边的事情一样,只是把故事简单的记录下来,却从来没有跳过时代去记录,从来没有真正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来没有连接过去和将来。
正如自序里写道:作者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种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越,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真正的作者所寻找的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真理。
我查了查真理的定义:认识主体对客现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通过实贱检验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既它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人的认识,是由无数相对真理不断接近,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真理同错误相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可怪就怪在,丑恶的事情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人的友情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则是伸手可触及,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只有写出来,不断的写出来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来到。
永远只为了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的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那么的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