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命运之殇


      炎炎夏日却觉得身处寒冬。

      被那么多人牵挂着的医者师者,如人所言,又饿又累又痛又绝望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地离开了!

      生命苍凉如瓷,而人生果真似白云,难有依凭,只是被命运的风一阵一阵的吹着。这个世界善者没有得到保护,地狱空空,恶魔在人间。


(一)悲怆难过,至暗时刻

      回想过往的点滴,那么好的一个人却以这种方式离开,让人愤懑不已,更让人感叹命运的不公。

      他是兄长,是慈父,是良师,是益友,他为人谦和,重情重义,他专业过硬,心系病患,却在自己熟悉的诊间门口遭遇惨烈杀害。

    连喊出的每一句救命都是那样地无助,医生救救病人,谁来救救医者?

      因一个人悲怆了整座城,甚至整个世界。许多人的内心也苍凉至极,身边的好多人都活在低气压里,伤心欲绝,满腔郁闷,一度觉得这个世界烂透了,这个世界悲凉极了。

      人性中的阴暗面被放大到极致——薄凉,自私,傲慢,卑劣,龌蹉,是这个社会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集体无意识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这个世界病了,病得无药可医,人类的罪恶,是谁也触及不到的深渊?

      满怀希望奔赴在医学道路上,以为可以尽己之力救死扶伤,但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啊?危险、暴力、杀戮,尽是一些陌生字眼,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但好人没好报,这个世界真是荒诞无稽。

      惨烈事件发酵得沸沸扬扬的,就像一颗小石头,扔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泛起了一丝丝的涟漪,百年以后,尘归尘土归土,还会有人记得曾经有一位至善仁医死在了无妄的刀尖之下吗?

      人生有时确实很虚空,做得那么好的人,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心痛万分。

      不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悲痛?语言和文字在一刻尽显苍白。

    人生就像车站,来去匆匆,有喜有悲,有聚有散。用生命买票,用时光做运载,我们都是无奈的乘客,半身风雨半身伤,半句别恨半句凉。

      难过难过,难是难的,但终究都会过去的!

(二)悠悠苍天,何薄于斯

      他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好医生,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

      有人讽刺地说:“也许上帝病了,需要您去看看,愿那边的您,还能开朗地笑着,记得好好吃饭,记得按时下班!”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这样?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者仁心,但换来的却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刀尖。

      泄愤者杀死的不仅仅是一名医者,还是千万医生的医者仁心,更是无数等待他救治的生命,还有医务工作者的信念系统,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不断地崩塌。

      奇迹终究没有出现,他救过很多人,本来还可以救更多的人。

      记忆中的他温文儒雅,无论对病人还是对我们永远都是笑脸相迎。无论何时给他打电话,都是满口答应。这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是以这种难以接受的方式离开这世界。人间不值得!

      身为医护人员才知道一直保持着对患者的责任心和仁心有多么难得!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苍天饶过谁,每个人都有亲人,每个人也都是别人的亲人,凶手杀死的哪里只是一个医生,还有成千上万需要被救治的患者。

      只能说世事无常,望各位擅自珍重。

      所以,学医为了什么?

      今生不负所学,来世不入杏林。天堂里多一位好医生,呼吁全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群体好一些!


(三)身病易治,心病难医

      鲁迅说:“医学可以救人身,但不能救人心” 。他在《呐喊·自序》中写道:“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务,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百年之前,鲁迅先生因为发现有些中国人的心病学习再多的医学技术都医治不了,果断选择弃医从文,用犀利的文笔去战斗,去医治那些无法救药的心灵。

      毛主席也曾说过:“一个人对待医生的态度,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要爱护尊敬他们!”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尚且知道这个道理,现代社会有些人,却是越活越回去了。

      这个社会的人病了,曾几何时,中国这片大地最尊重的人是“先生”。那时候有教书的先生,有治病的先生。

    然而,今天有人就把这一份尊重粉碎得彻底,那粉碎的不仅仅是对先生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医院没有奇迹,医生也不是神明,不要再苛求每一位医生都能治好每一位来院看病的人。

      为众人抱薪者不该使其冻毙于风雪中。

      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古人有云“医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生老病死都是很正常的自然更替。身病易治,心病难医,身体上的病容易看好,但是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人在精神和灵魂上的病却是那样隐蔽难治。

      暴躁,冲动,冷漠,自私,霸道,恶毒,贪嗔痴慢疑,人性中的丑陋被演绎地淋漓尽致,只是这代价付出得太沉重了?

行凶的刀,刺向医生,也刺痛良善,更是刺穿无数饱含情怀的济世仁心。

(四)生前治心,死后救心

      很喜欢一首诗《醒来》,里面蕴藏着关于生命的真谛。

“如果爱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用痛苦来唤醒,

如果痛苦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痛苦来唤醒你,

如果更大的痛苦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失去唤醒你。

如果失去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失去唤醒你,

包括生命本身,

生命会用生命的方式,

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无止境的来唤醒你。”

      这是新闻,亦是悲剧重演,世人何时能觉醒?惨痛事件的发生,仍旧没有唤醒世人,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了,那永远都只是口号,那将会寒透所有人的心,那受苦的都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社会的戾气太重,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心出了问题。逝者已逝,不论经历了什么,生着者仍要在生活中继续前行。

      逝者是心脏方面的专家,却用自己惨痛的经历告诫世人:善待自己,安顿好自己的心是多么地重要。

    就像王阳明在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吾心光明,夫复何求?”,倘若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片光明,那这个世界哪会有那么多的惨烈和悲情?

      鲁迅先生在《药》里曾经这样形容看客——“领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

      今天还是这样,街头巷尾每有“稀罕事”发生,一个个看客便伸长了脖子向前拥挤,趋之若鹜,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还有依然如故的幸灾乐祸,毫无同情心的冷漠残忍,爱凑热闹的低级趣味,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处境,最终的选择也会大不一样。

      孔子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偏执,不傲慢,不主观臆测。接纳不同,尊重差异,不随意评判,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静思己过,不论人非,管好自己,专注自己,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人生漫漫,道阻且长。这一生,我们会享受阳光的照拂,也会经历风雨的洗礼;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也会有数不清的迷茫困顿。

      医者难自医,渡人难渡己,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愿我们都能不困于念,不囿于事,不畏于心,以从容的姿态,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

      天若不渡,人需自渡。

      只要活着,就说谢谢!

      心怀慈悲,放眼当下,心念通达,感恩一切。


(五)铭记痛楚,砥砺前行

      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中的孤独、灾难、眼泪,都会让生命越发精彩,但迟迟不放,就会成为包袱,阻挡前行的步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缘法,该经历的、该遇到的,都是注定的因缘。

      人一生很短暂,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到,不浪费,不内耗,敢爱敢恨,过好当下,因为我们的时间都有限。

      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

    做到是多么地不容易,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生活,依旧相信美好,依旧相信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朱子:“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医生遇害事件,是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痛楚,同时也让我们铭记这一惨痛教训,思考更多解决之道,共建起一个敬畏生命、尊重医学、信任医者的和谐社会。

      让每一位医者都有安全保障,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让悲剧止于今天。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如魔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世人不信因与果,因果何曾饶过谁?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因果里。

      人间道理千千万,唯有因果不虚。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唯有把握此心而已。心怀坦荡,笃定前行!

图片


人划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