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秀山庄外有座海堂亭 ,都说它是从西百花巷程宅以移来的,稍加辨析,就知道它原来是西百花巷潘曾玮家的。
其实还是潘曾玮之前的园主的,姓甚名谁实在不可考了。
海棠亭是香山帮著名工匠徐正明唯一的传世之作,建于清代早期。亭子的柱、顶、枋、藻井、椽头等处,均雕刻有海棠花形状,非常精美,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据史籍记载,徐正明建造的海棠亭另有一个精巧设计,人只要靠近亭子,门就会自动开合,就像现在大楼门厅的玻璃门一样。
海棠亭原先的位置是现在的西百花巷4号。在清代末期,海棠亭所在的宅院,被清代状元潘世恩第四子潘曾玮购得,成为显赫一时的潘宅。民国时期,潘氏家道中落,把宅第卖给程笏庭。20世纪50年代,在此地成立剧装戏具厂,原建筑逐步拆除改建。宅院里的海棠亭和桂花厅,因为建筑艺术价值较高,在上世纪70年代剧装戏具厂改建厂房时,整体移建到苏州刺绣研究所。后来桂花厅又搬到石湖渔庄,海棠亭仍留在刺绣研究所内。当年在搬建之初,刺绣研究所就动用了大量人力,把亭子上的瓦片卸下来,逐一编号,确保了海棠亭原模原样搬迁。海棠亭建构明显属于明代晚期风格,无论是木构件上的雕刻,还是榫卯固定技巧,均极具特色。
2007年,刺绣研究所改制后,环秀山庄归属拙政园,海堂亭没人管。因权属不清导致无人管理、年久失修,已是一派没落景象。现在,经各方人士的呼吁,这一问题正在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