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荀子·礼论》
1.
这几天有点儿手忙脚乱。
月嫂已经走了,新请的保姆还没来,我和妈妈真是前手不接后手。
幸好还有你姨婆婆,要不然更是一塌糊涂。
马上中秋了,姨婆婆提前说好要回家过节。
她不在的那几天,怕是会更加忙乱。
但人生也就是这样了。匆匆忙忙、慌慌张张中,自有乐趣。
2.
今天是教师节。
人越是成长,越是怀念自己的老师。越怀念,也就越尊敬他们。
我小时候身体不大好,放学的路上,我的小学班主任老师会经常骑车捎我回家。
早晨,我步行上学,若是恰好遇到,她又会捎我去学校。
30年后,我再见到她。
她鹤发童颜,笑容依然。
我忍不住拥抱她。
这时候才忽然发现,我比老师高了好多,而毕业那年,我还不到她的肩膀。
3.
中学时候,我遇到很多有个性、有才华又待我友善的老师。
今日之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彼时之我。
毕业20年之后,我在《故园的背影》一文里说,——
大道青天,与南山故园一别近二十年。
我的骄傲与光荣,批判与尊崇,愤怒与感动,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都植于此处。
对许许多多市一中的学子而言,“那可能不是你最好的记忆,但一定是最难忘的记忆”。
其实,那个年代的市一中,还有很多很多术业精良的好老师。
他们或敦厚质朴,或优雅和善,或倨狂乖张。
他们于我,绝非只是些似模糊似清晰的背影。
因为他们传递出的星火,是不锈的品质,是不老的时光,是不死的道和精神。
所以他们永生在记忆里,我们可以去描摹,却难于一一去描述。
这个秋天想起他们时,又想起了校园里苍老的桂花树,和枝干遒劲的忍冬果。
还想起了袁可嘉先生的诗句——
“面对你我觉得下坠的空虚,
像狂士在佛像前失去自信;
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
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
3.
后来读研、实习,所遇到的老师,更是重塑了当时的我。
临别前,我把自己对他们的感激,和对过去的怀念,写在毕业论文的后记里,——
于是,我们开始试着和人性、命运以及光怪陆离的各类社会现象讲和,被迫妥协,甚至屈服。
逐渐地,我们发现,黑与白不再清晰,善与恶变得模糊,是与非不再泾渭分明,利益与正义的边界也难以分辨。
最后,终于像纪伯伦所揭示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
我常常有这样的忘记。
幸而又不时有温暖的手,于跌倒时搀扶,迷茫时指路。
在这样一个告别的时刻,在青青校园的最后一页,写下他们的名字,刻下遇见和别离:
感谢我的领导和老师YRD先生,在我的求学之路上,他承受了巨大的非议和压力,没有他的支持和鼓励,我不可能完成学业。
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YW法官,他让我有幸得以见识,原来民事判决也可以写得如此正气凛然,而他所体现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让我对法律职业重拾希望。
感谢我的导师CKH先生,他的关怀,和如盾牌一般坚固的慨然允诺,促使我敢于挑战巨大的未知。
还有许多我无法说出名字,但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面孔,都深藏在心里。
所以,我不会偏离道路。
因为真诚、善意和美丽心灵,就是真理与光。
无论夜有多长,历史多么曲折,逻辑多么繁复,真理与光都将照亮我们的路。
我们被温暖,我们不寂寞。
4.
怀念是终身的,但超越亦是必须的。
我们一定要超越自己的老师。
从观念到知识,从眼界到见识,从心胸到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全方位的超越老师。
否则,便是辜负。
我坚信,这是我的老师们的心愿和期望,也是一个真正的“师者”的使命和光荣。
著名的画家和诗人“小林”,在今年(2019)的教师节时说,——
要说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应该是奋力做好自己的事
别忘记自己出发的原因
不要自暴自弃
不管有多少成就,却一直坚持
这样,当哪天再见到老师时 说起自己的这些年
老师能说一句:“你很好,没有辜负我那时的期望。”
这个应该就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