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镇乡海雀村位于云贵交界,平均海拔2300多米,曾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战场,聚居着彝族和苗族群众,神秘的夜郎古国遗址仅有一山之隔。海雀村是毕节试验区的一个缩影。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的海雀村,地处乌蒙山深处,是“苦甲天下”的地方。1985年这里的群众还过着“家家断炊、衣不遮体”的日子,贫困程度之深震动了中南海。这是一个叫海雀村的小村庄。29年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只有5%,800余村民在石漠化的自然环境里,艰难地求生存,年人均收入仅33元。今天,该村森林覆盖率达70.4%,年人均收入增至5460元。
如今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青山苍翠,鸟鸣啾啾,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掩映绿树丛中。
“带领我们走出困境的文朝荣老支书虽然走了,但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一年多来,村子里发生了好多新鲜事。养蜂,养牛,农民变股民,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日渐脱贫致富达到小康。
《苔》这首诗因为威宁县石门坎的那位梁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而广受关注,威宁县石门坎乡也是全国济贫乡镇之一,而我河镇乡也是其中一个济贫乡镇,希望咱海雀人民也能像苔一样乐观向上!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多么美的旋律…石门坎的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像苔一样积极乐观向上,从不抱怨地理环境的恶劣,悄然绽放。也希望咱们海雀的老师们孩子们也能不畏惧地理环境的恶劣,积极向上,乐于奉献…把海雀变得更加美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关心和帮扶下,海雀村如今已经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