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心素履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栏目,由撒贝宁为当代读书人,该节目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形式,运用剧本+影视的表现手法,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流转和典籍里的人物故事。
最后一期介绍的是《传习录》背后的故事。《传习录》是王阳明先生的弟子徐爱发起编纂的书籍,记录了王阳明先生“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
其中多次提到“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是阳明先生“知行合一”思想的真谛。
阳明先生,十二岁的时候,曾问老师,什么是圣贤?老师回答他,圣贤就是领悟天道的人,是按照天道行事,能够为百姓谋福的人。就像《论语》中所说,博施于民而济众。因此,阳明先生立志要成为圣贤,成为能够为百姓谋福利的人。
为了成为圣贤,阳明先生不放过任何一个实践出真知的机会,曾经七天七夜静坐格竹,只为求的格物致知的道理。而阳明先生致良知的思想是在龙场真正得以悟道,悟道之后的阳明先生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自龙场悟道以后,阳明先生对“致良知”有了更深层次的解释,他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并且人人都有良知。
致良知,则是找回心中那个知孝、知弟、知恻隐的心,找到后,就按照知去做,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功夫。老老实实做到知行合一之后,便能发出阳明先生临终前的那一句慨叹: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