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成长》读后感 I

        冥冥之中喜欢心理学由来已久,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个心理系的同学一起聊天,她们常常会挂在嘴边的一些心理学专业术语,比如投射, 罗森塔尔效应等。甚至她们会用发展心理学书中的规律来指导现实生活。 喜欢和他们沟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会寻求你的行为背后的动机, 常说的人是内因外因共同的产物。 

       在养娃过程中,常常会听李玫瑾老师的课,记得当年李玫瑾老师的一句,人成年以后的所有的行为背后,都能在早年找到原因。 成人以后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果, 而这个因是早年种下的! 记得在一个案例中,李老师说,在生命早期,一个有固定抚养人的孩子和一个没有固定抚养人的孩子,他/她的安全感的建立都不一样。 在那一刻,我终于崩溃了,我忍不住蹲在地上抱抱我自己,活到现在,真的是感谢自己,一颗不屈服的倔强的生命。

       早期无固定抚养人,且生活环境恶劣,这种不安全感,当我记事起再次回到我的原生家庭的时候,内心的恐惧,觉得服从,讨好,才可能是保住自己不会被骂被惩罚的。后来无数次的被人提醒,你咋像一碗水?没有心机?或者说说太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所有的这一切,都感觉自己内心想被人认可,而导致的话太密!

    心理学的书籍像是一扇窗户,在现实生活中的暗室里给我照进来一道光,让我反思,有些事情,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果,如果想去解决,就需要了解,什么原因导致的。 当然这也能让我与过去,与曾经和解!

    只是,从今以后,对自己更好,因为人这一生,终将走向孤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