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我关注的一个投资博主转发了一条他去年的微博,读完后引发了我的一阵思索,自觉有些收获,于是决定写一写,一来通过写作加深自己的理解,二来可以与大家沟通交流,共同进步。
投资博主:吴悦风,微博“月风_投资笔记”,B站同名,之前是国内某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资经理兼股指期货专业风险责任人,后来转至私募,是央视财经以及几家媒体的特邀嘉宾,2019年曾获三年期私募公司金牛奖。
正文开始:
房产圈中有个很有名的概念,名为“上车盘”。顾名思义,指当经济实力有限,无法一步到位时,先退而求其次,选择当前能够负担得起的楼盘先上车,以免自身的资产被房价的涨幅远远甩在身后,损失购买力。
上述是我对上车盘概念最初的理解,相信有很多人也有着同样的理解。但在我看完月老(月风_投资笔记)那篇关于上车盘的微博后,发现其实这个概念并没有这么简单。
微博中从房产圈里的“上车盘”概念说起,先解释了上车盘在楼市中的概念,后延伸到股市,通过巴菲特的例子解读了上车盘概念应用于股市投资中的策略,分享了自己对于上车盘策略的思考,同时他也建议大家通过这个思路,考虑下自身的资产配置。由于微博较长,此处仅放部分截图,原文链接月风_投资笔记。
读完后,我意识到上车盘并非单纯的根据现有能力去购买房产,以应对房价未来不确定的涨幅。更重要的在于两个前提:
1.有着清晰、明确且稳定的购房目的;
2.选择的上车盘要与置换目标有足够高的相关性。
上面两点前提缺一不可,否则都可能会造成资产的错配或者损失。那么何出此言呢?我们先来看第一点。
有着清晰、明确且稳定的购房目的。首先,对一般家庭来讲,买房这种大额且上杠杆,同时流动性又很差的支出,会对存量资金和现金流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当我们把大部分存款及未来的收入(房贷)绑定到房子上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资产配置是否支持这么做。例如,当买房不是刚需时,如果以投资的目的购买,那么当行情平平,同时又发现了其他收益更大的投资机会时,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支持资产的切换?当买房是刚需时,自己是否会在当前城市或地区稳定发展?又或许未来是否可能有其他必要的大额开支?如此种种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前提,所以对于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上车一定要建立在目标清晰、明确,且稳定的情况下,否则盲目上车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说完了第一点可能造成的资产错配,我们再来看第二点。
选择的上车盘要与置换目标有足够高的相关性。购买上车盘的核心需求是后续置换,这意味着无论日后涨跌,当前的30平米要与未来置换目标的30平米相近,这样即使未来换了120平米,那么当前的30平米也能抵扣这120中的30。我们也都知道,买房时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大到政策、城市规划、人口流动,小到环境、周边设施及居住群体等等。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选择与置换目标相关性足够高的上车盘,最好无限趋同时,才能达到“上车”的目的,否则就可能导致“上错车”。例如,当你在A城市想购买某小区90平米学区房但资金不足时,选择同一城市90平米的郊区就不一定是合理的选择,显然在不考虑其他需求的条件下,选择该小区隔壁30平米的房子是更符合“上车”的目的,因为后者跟置换目标有着更高的相关性。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那么如果我的上车盘未来比置换目标涨的更好,是不是就不需要足够高的相关性了呢?确实,不过那也就不叫上车盘了,而是获取更高收益为目标的投资行为。
如微博中一样,说完楼盘,再来说说股市。上车盘的概念,在股市投资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场景。除了微博中说的“将个人资产与优质企业绑定,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样较为宏观的配置思路外,在广大投资者更为微观的股票投资行为中,也可以借鉴“上车盘策略”来辅助操作。
那么“上车盘策略”在投资者实际操作中,都适合哪些场景呢?我们继续来看。
想必在股市中,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小王想买某某股票,但是投资门槛太高,一手几十万或没开通投资权限,操作起来不方便;小李投资的一只股票最近涨势汹汹,于是在做T的过程中不小心卖飞了没接回来;小赵很看好某某板块,眼看近期快要或已经起势,但是自己还没调研清楚买哪只股票,不敢轻易买入,内心很急躁。如果你也经历过上述情况,又没想好应对策略时,不妨试试“上车盘策略”的思路。
通过前文的描述,大家应该大概知道了这个策略所适合的场景:
1.买入标的的投资门槛过高;
2.做T过程中不小心卖飞;
3.关注的板块已经走出上涨趋势,但是还没选好标的或选择的标的在观察期间已经大涨,由于锚定心理难以买入。
所以,当出现上述情况时,“上车盘策略”的应用思路为:在保证有清晰、明确且稳定的买入方向条件下,选择相关性足够高的品种买入,来应对可能踏空的行情。
因此,在这个思路下,你可能已经想到或正在使用的一个操作,就是买入对应板块的行业指数基金。当发生上述三种情况时,这个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投资者,如果标的是对应板块的龙头,占据更多的权重,则效果更佳。因为行业指数基金不仅有着极低的投资门槛和手续费,同时又有着充裕的流动性,而且由于是新切换的品种,也不会受锚定心理的影响,从而达到既能保持和标的差不多的价值波动,也能在机会到来时快速卖出,随时切换。
同理,除了行业指数基金外,对选股能力自信的投资者也可以选择相同板块内的其他个股来投资。因为当大的行情启动时,往往会在板块内进行轮动,因此可以选择板块内还未启动的优质标的进行投资。但由于精选个股对于投资者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建议大家谨慎尝试,在没有充足把握的情况下,选择行业指数基金取得相对平均的波动,是更为稳妥的决策。
至此,“上车盘”引发的思考暂时告一段落,资历浅显,所识有限,希望本篇所感在梳理自身思路的同时,也能够抛砖引玉,触发大家对投资更多且更加加深刻的理解。
写在后面:
本来立下的flag是读完《漫步华尔街》后写一篇读后感悟,但受限于时间和自身水平,一直无从下笔。如此来看,本篇文章是否可算作一次“上车文”呢,既然暂时写不了对于大作的感悟,那就先写一写自己的小心得,也算是对flag有个小小的交代吧。
愿积少成多,愿笔耕不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