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在高铁上,成都,我来啦,但是。我写完作业再去玩哦,选做题也要认真对待吖。
选做题
除了课程里讲到的角度,你还能从哪个新角度去解读“不和其他人做比较”?
❄️ 新的角度:
01:阶段性松懈,持续性努力
最近线上活动很多,很多组员有些焦虑,比如每天12点的截止时间交作业。
这一场还没消化,另一场又接踵而来,看到别人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作业,还能分享逐字稿。不免心生焦虑。那么其实问问自己,需要和他人比较吗?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做事的步调都不一样,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就可以。因为每个人生活的重点不同,那么选择权就不同。
举例:我参加牛人进化营运营学院的策划,那算时间没有兼顾晨读班作业,那么我会感到焦虑吗?不会,因为我知道我的重点是什么。但是我会持续保持努力,至少保证作业按时完成。
而我们毕竟是人,需要阶段性松懈,比如现在在成都的我,虽然还在写作业,可是不用朝九晚五工作,周日就可以去跑马拉松放松。这样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不要乱了心就可以。
解剖:是否可以从选择权的角度去构思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比如以下:
02:人和人的最大区别:选择权!
中国导演郑琼曾用7年拍了一部纪录片《出·路》,她用镜头诉说了三个命运不同、互不交集的年轻人,用各自的方式寻找人生“出路”的现实。
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好,还要重要。
大山深处的小女孩马百娟;小城镇的高三复读生徐佳;大都市的时尚女孩袁晗寒。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背景,导致了三个人不同、巨大的生活状态和命运轨迹。
纪录片里有三句话,非常犀利:
“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生理需求)
“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凭高的,不要低的。”(物质需求)
“我恐慌的不是没事干,而是会不会一直没事干。”(精神需求)
解剖:选择权越多,人就越自由,而社会也就越高级,越有前途。
由生理追求到精神满足,是一个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但爱好和兴趣所滋养的自由,必须要有坚实的物质生活来支撑才行。
从这个维度看,现在年轻人所谓的个性、迷茫和空虚,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自然结果,而物质基础的土壤,也在要求他们必须开出精神之花。
所以,个性解放,娱乐、艺术、创新领域就会蓬勃发展。
解剖:什么使得每个人的前途不一样呢?
03:人和人的前途取决于什么?
一个人没有没有前途,关键取决于一个字,就是看够不够大。这里的“大”,是大气的大。
围绕格局来写,比如我们的领导一桃,每天也同样参加牛人进化营的打卡,还能获得最牛,还要为大家颁奖,和学姐协调答问等等。
难道她不忙吗?
解剖:领导力的本身,在于利用自己的时间成就他人。而这样的格局就更凸显了与普通人的差别。
机会,前途,自然垂青那些做好准备的人和随时努力常态化的人们。
以上三点,是我写一个想一个出来的3种衍生角度,思考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嘿嘿,感谢朵娘的课程解剖!
我的第 1494 天打卡
漫步河畔,卸下满身重负,现在我将轻装前行。
Down by the riverside, I laid my burdens down. Now I'm traveling light.
白雪
2019/03/15 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