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草拟了讨伐曹操的檄文而名扬天下。他所做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中国古代檄文名作之一,为历来文人墨客所胜赞。其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行文流畅,逻辑严谨,不可多得。
立论有据,正反自明
陈琳的这篇檄文,在开篇的时候,引古喻今,说明了明君贤臣的标准,列举了赵高、吕产、吕禄等反面典型和刘章、刘襄等正面形象。这么做是为了后面和曹操做对比分析,埋下伏笔。
宦官之后,嫉贤妒能
第二段开始介绍曹操的出身,说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宦官出身,担任过中常侍,在位期间没有干活一件好事,可谓是坏事做绝。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收养的养子,本身没有什么本事,靠了曹腾的权势才能获得高位。曹操就是个宦官的后代,从小就没有什么德行,喜欢制造动乱和灾祸,但是袁绍对曹操委以重任,曹操却不知进退,草率用兵导致损兵折将。
曹操嫉贤妒能,杀死了九江太守边让一家,自己引起了众怒,因此被徐方大败,自己仅有的地盘也被吕布夺走。如果不是袁超仗义相助,击败吕布,曹操不仅没有立锥之地,连姓名也不会有了,因此袁绍有大恩于曹操。
劫持天子,独断专行
第三段说明了保护汉献帝其实是袁绍的主意,而不是曹操的功劳。曹操利用这个机会,以保护汉献帝为名,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实,排除异己,独断专行,把朝廷大臣全部架空,百官对曹操静若寒蝉,唯命是从,生怕遭到迫害。
排除异己,盗墓摸金
第四段具体写了曹操的两大罪行,第一个是曹操利用自己的权力,排除异己。先是诬告太尉杨彪,网罗罪名、编织罪状,用残酷的刑法去折磨杨彪,最终把杨彪迫害而死。议郎赵彦忠言直谏,得到了汉献帝的赏识并被封赏,曹操为了专权,就封闭言路,找个借口除掉了赵彦。
曹操另外一个罪行就是盗墓,这也是曹操发迹的原因,陈琳在这里直接指出曹操为了掩盖自己盗墓的事实,还给这些参与盗墓的人起了个“摸金校尉”的名字来混淆视听。
天兵将至,袁公护国
第五段开始歌颂袁超。袁绍知道曹操的所作所为,但是因为要对付公孙瓒,因此一时没有时间,去对付曹操,利用袁绍对付公孙瓒的间隙,曹操领兵到了黄河准备渡江,结果行迹败露。这个时候,袁绍击败了公孙瓒回军,于是曹操就屯兵敖仓,妄图螳臂当车,对抗袁绍的百万正义之师。
袁绍带甲百万,猛将如云,以有道伐无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样的部队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击败。反观曹操其主力皆来自幽州、冀州,他们因思念自己的家乡,根本无心恋战。其他的人都是降卒,因为情势所迫才投靠了曹操,更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只要袁绍大军发动,曹操的部队就会不战自溃,到时候就可以诛杀曹操这个篡国之贼。曹操派遣了七百人以保护汉献帝为名,软禁了汉献帝,有篡位的图谋,这个时候就是忠臣建功立业,壮士肝脑涂地的最高时候了。
逆臣曹操,人神共愤
第六段说明了曹操是不义之人,大势已去,大家早齐心协力共讨国贼。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此一举,能杀死曹操的人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曹操手下的人如果能够迷途知返,一概既往不咎。
特此布告天下,让大家知道天子有难,大家看到此檄文后,要遵从檄文的要求就像遵守法令一样,共讨国贼匡扶汉室!
最后袁绍兵败,陈琳被俘,曹操既往不咎,将其收归帐下听用,陈琳才能继续自己“建安七子”的才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