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火的话题必定是“剁手节”+“光棍节”。
11月11日,光棍节,源于这一天日期里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
2009年11月11日开始,马爸爸开始推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随着电商的发展,大家在淘宝购物的开销越来越大,不少人就开始喊出“再买就剁手”的口号,故又称剁手节。
近几年中国的节日越来越多,光情人节就有好几个:2月14,5月20,外加农历的7月初7。除此之外,各个电商平台还打造出了女神节,吃货节,美妆节等等。
反观中国的传统佳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倒不如这些洋气的节日来得热闹。
这样的演变除了西洋文化的流入外,更多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流失,物质越发,大部分原因也来源于商家铺天盖地的宣传。举个例子,小的时候,我们会很期待每一个传统节日,因为过节意味着饭桌上会多出平时难以吃到的鸡鸭鹅等肉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肉类只有在过节才会出现。
我们的母亲们也会在每一个不同的节日准备不同的具有当地象征的小吃,如春节的小米粿,端午的粽子,中秋的糍粑等等。到了我们这一代,就变成了是买广式双黄白莲蓉的月饼好还是大班的冰皮月饼?
科技的进步,商业的发达将我们带到了足不出户就能尝尽天下美食的时代,而那些传统的手艺却越来越难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