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数学归纳法的提出与周氏猜测的证明

中国学者周海中根据已知的梅森素数及其排列,巧妙地运用联系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于1992年2月正式提出了一个关于梅森素数分布的猜想,并首次给出其分布的精确表达式。 后来这一重要猜想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 “周氏猜测” 。
周氏猜测的基本内容为:当 2^{2^{n}}<p<2^{2^{n+1}} 时, M_{p}2^{n+1}-1 个是素数; 即 p<2^{2^{n+1}} 时梅森素数的个数为 2^{n+2}-n-2 .
周氏猜测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人们关注,而且在一些国内外出版的数学辞典和教科书中都有介绍。美籍挪威数论大师、菲尔茨奖和沃尔夫奖得主阿特勒·塞尔伯格认为:周氏猜测具有创新性,开创了富于启发性的新方法;其创新性还表现在揭示新的规律上。
周氏猜测的表达式虽然简单,但破解这一猜测的难度却很大。就目前研究文献来看,一些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尝试破解周氏猜测,却至今未能证明或反证。

即:当 2^{2^{n-1}}<p<2^{2^{n}} 时, M_{p}2^{n}-1 个是素数;
\pi_{M_{p}}(2^{2^{n}})-\pi_{M_{p}}(2^{2^{n-1}})=2^{n}-1......(a)

即:当 p<2^{2^{n}} 时, \pi_{M_{p}}(2^{2^{n}}) 梅森素数的个数为 2^{n+1}-n-1
\pi_{M_{p}}(2^{2^{n}})=2^{n+1}-n-1

先看一道题:

已知数列 \left\{ a_{n} \right\} 中, a_{1}=1,a_{n+1}=2a_{n}+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 S_{n}
解: a_{n+1}+1=2(a_{n}+1) ,数列 \left\{ a_{n}+1 \right\} 为等比数数列,公比 q=2, 所以 a_{n}+1=2^{n-1}(a_{1}+1),a_{n}=2^{n}-1,a_{n+1}=2^{n+1}-1,S_{n}=2^{n+1}-n-2
f(n)=2^{n}-1 算术函数有这样的性质

(1): f(n+1)-f(n)=2^{n+1}-2^{n}=2^{n},f(n+1)=2f(n)+1
(2): 若 f(n) 是(梅森)素数,则 n 必是素数;
(3): f_{(2^{n}-1)}=2^{2^{n}-1}-1=2^{f_{(n)}}-1,2^{2^{n-1}}<p<2^{2^{n}} 时, 若 p=f_{(2^{n}-1)} 是素数,则必有 f_{(n)} 是梅森素数;若有 \pi(2^{2^{n}})-\pi(2^{2^{n-1}}) 个是素数,则必有 f_{(n)} 个是梅森素数;好像在玩文字游戏!其实是有因果关系的。
(4): p=2^{2^{0}} 时, 2^{2}-1=3 是一个梅森素数,需单独计算,所以 \pi_{M_{p}}(2^{2^{n}})=S_{n}+1=2^{n+1}-n-1

证明:(用反向数学归纳法)

假设 (a) 式在 n=k+1 时成立, 2^{2^{k}}<p<2^{2^{k+1}},p 为素数,a_{k+1}=2^{k+1}-1, 表示在2^{2^{k}}—2^{2^{k+1}} 之间的梅森素数的个数;且 \pi_{M_{p}}(2^{2^{k+1}})=2^{k+2}-k-2
那么,当 n=k 时,
\pi_{M_{p}}(2^{2^{k}})=\pi_{M_{p}}(2^{2^{k+1}})-a_{k+1}
=2^{k+2}-k-2-(2^{k+1}-1)
=2^{k+1}-k-1
并且: a_{1}=1,a_{2}=3,a_{3}=7,a_{4}=15,a_{5}=31 和对应的
\pi_{M_{p}}(2^{2^{1}})=2,$$\pi_{M_{p}}(2^{2^{2}})=5,$$\pi_{M_{p}}(2^{2^{3}})=12,$$\pi_{M_{p}}(2^{2^{4}})=27, 都成立;\pi_{M_{p}}(2^{2^{5}})=64-6=58 还不知是否成立。如果成立的话,将有:
p<2^{2^{n}} 时, \pi_{M_{p}}(2^{2^{n}}) 梅森素数的个数为 2^{n+1}-n-1 ,n\rightarrow\infty,\pi_{M_{p}}(2^{2^{n}})=2^{n+1}-n-1 都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假设当 n=k 时成立,不能推出 n=k+1 也成立。但用反向归纳法假设 n=k+1 时成立,却能推出 n=k 时成立,因为 \pi_{M_{p}}(2^{2^{k}})=\pi_{M_{p}}(2^{2^{k+1}})-a_{k+1} 是已知成立的,反向归纳法要比正向归纳法增加四个反向递推起始条件 n=2、n=3、n=4、n=5,n=1 时是正反归纳都要成立的基本条件。

反向数学归纳法:
一个包含正整数的集合如果具有如下性质,即若其包含整数 k+1 ,则其也包含整数 k ,且 1,2,3,4,5 均在其中,那么这个集合一定是所以有正整数的集合。

反向数学归纳法成立的要件:

(1)基础步骤:(递推起始条件)当 n=1,2,3,4,5 时都成立(具有同一性质);
(2)归纳步骤:(假设推导条件)当假设 n=k+1 成立时能推出 n=k 成立;
(3)那么 n\rightarrow\infty 都成立。

它比正向归纳更加严密,多了四个递推起始条件。正向归纳中 n=2,3,4,5 被省略了,严格地说是不能省略的。因为当我们猜测的结论是错误的情况下,只考虑 n=1 不考虑 n=2,3,4,5 递推条件(基础步骤),而在归纳步骤中由假设 n=k 成立却能推出 n=k+1 也成立。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举例(错误):
\frac{1}{1\cdot2}+\frac{1}{2\cdot3}+\cdot\cdot\cdot+\frac{1}{(n-1)\cdot n}=\frac{3}{2}-\frac{1}{n}

基础步骤:当 n=1 时结果为真,因为 \frac{1}{1\cdot2}=\frac{3}{2}-\frac{1}{1} ,没考虑 n=2,3,4,5
归纳步骤:假设对 n 来说结果为真,则对 n+1 来说也为真

\frac{1}{1\cdot2}+\frac{1}{2\cdot3}+\cdots+\frac{1}{(n-1)\cdot n}+\frac{1}{n\cdot (n+1)}

=\frac{3}{2}-\frac{1}{n}+(\frac{1}{n}-\frac{1}{n+1})=\frac{3}{2}-\frac{1}{n+1}

所以:正向归纳也应当考虑 n=2,3,4,5 , 没考虑而省略了是因为猜测的结论是正确的。

由此可得下面结论:

1): T_{n+1}=2^{T_{n}}-1 ,若 T_{n+1} 是素数,则能推出 T_{n} 必是素数,且 T_{1},T_{2},T_{3},T_{4},T_{5} 都是素数,那么所有的 T_{n} ( n\rightarrow\infty )都是素数。由此推导出梅森素数是无穷多的

T_{1}=2,T_{2}=3,T_{3}=7,T_{4}=127,T_{5}=...27 得到塔顶是2,3,7,127,...的塔形素数,是无穷多个;
T_{1}=5,T_{2}=31,T_{3}=2147483647T_{4}=2^{2147483647}-1 不是素数,它有因子 295257526626031,所以\downarrow2^{2^{2147483647}-1}-1\downarrow 都不是素数;
所以:塔顶是 2、3、7、127、 ... 的塔形数,都是素数。 T_{3}4 之后个位数都是 7,且为 4k-1形素数。
基本塔形素数:

\downarrow2^{2^{\sim^{2^{2}-1}\sim}-1}-1\downarrow

派生塔形素数有无穷多个,比如:
\downarrow2^{2^{\sim^{2^{3}-1}\sim}-1}-1\downarrow

\downarrow2^{2^{\sim^{2^{7}-1}\sim}-1}-1\downarrow

\downarrow2^{2^{\sim^{2^{127}-1}\sim}-1}-1\downarrow

......

2):2^{2^{n}}+1 只包含有限个(5个)素数(基于 T_{n+1}=2^{T_{n}}+1T_{n} 是偶数,不可能有 T_{n+1} 相同素性);所以,单个 2^{2^{n}}\pm k 只包含有限个素数。
2^{n}+1 只包含有限个(6个)素数, n 为奇数时 2^{n}+1\equiv0(mod3) , n 为偶数时 T_{n} 是偶数,不可能有 T_{n+1} 相同素性,不可能找到T_{1},T_{2},T_{3},T_{4},T_{5} 同时是素数;

特别的有:当 p<2^{2^{n}} 时, \pi_{M_{p}}(2^{2^{n}}) 梅森素数的个数为 2^{n+1}-n-1 (如果 \pi_{M_{p}}(2^{2^{5}})=58 成立的话)。
反向数学归纳法若成立,可解决许多难题,从而打开一片新天地。

不知与5次及以上方程没有根式解有没有关系?

可惜专家认为:该文不具有学术价值,说周海中的猜测是天方夜谭。可见国内专家的水平!

编辑于 2017-03-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