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偶然机会迷恋上了武侠小说。在我们学校的不远处有一个小租书屋,我的后座也是位女生带了一本武侠小说在座位上看。我就问她可不可以借给自己。这么久了还能记得那本书的名字,【猛龙戏凤】。
花了几天时间把一本600多页的书一字一句的看完了,从此便不可收拾的爱上。
爱上武侠小说也是有自身原因的,我从小就是女汉子,从小喜欢武术,崇拜军人和警察,喜欢书里大侠的仗义和自由。
那时候对文字很敏感,通过每一个文字在脑海里构建出无数的画面,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全部都是通过自己想象来完成一本一本书的描述。在那个瀑布前有位白衣飘飘的男子,温润如玉,带着镶着宝石的剑,游山玩水。这是我对第一本武侠小说最深刻的印象。
疯迷的那段时间,半年看了十多本很厚的武侠小说。曾一度被我带着班里有一大半人会去那个租书屋租书看。六年级喜欢玩沙包跳绳,等等游戏。每次去玩游戏我都会带着一本很厚的书,轮到我休息了就在旁边看。因为老是忍不住想要把一本书看完,想要看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甚至到高中,每次得到一本书我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完,无法克制自己想要看结局。
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减弱是在高中,那个时候电视已经做的很好了。很多时间花在看电视上,而不是书本。写作能力的下降是在学习议论文后,为了应试教育,开始不再精心的构思,因为议论文的范文就是论点论据,一气呵成。
到了大学就真的开始对文字敏感不起来了,不再喜欢书,更多的是看视频。视频那是实打实的场景,不需要想象,也不需要一字一句的斟酌。
如此便有了这样的现象,更多的人不在喜欢书本,就算想看是也是更多的看电子书。图书馆的销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更不用说小时候最喜欢去的租书屋了,在我初中后就不再有了。汪涵是一个很喜欢看书的人,并且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书,自费建了一个图书馆。在地铁内开设移动图书馆。
2.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自己为什么对文字不在敏感,小时候的那份想象力又去哪了?
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因为电视的发展,我们的娱乐有了更多的选择。那时候看武侠小说是娱乐,也是爱好。现在有了替代品,而且这个替代品把你所有的想象都代替完成了,也把所有的想象变成了真实的场景,大众不用再费力去思考去想像。
二、是应试教育的遗憾,高中时候我们的思考留在了如何写完一篇文章,能够尽可能的得到满意的分数。那时候议论文是趋势,也是最不会失分的文体。而议论文有很好的模版,不需要再去思考,便可以一气呵成写完。现在的语文考试改了 很多,增加了阅读量,我看妹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由衷的感觉,现在的作文题目不再适合写议论文。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三、现在的社会变成了快餐社会,人心浮躁其实已经静不下心来好好的看一本书了。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快捷的方式。更多的电子书,还有更多的文章推送,这样的文章推送把最精华的部分提取出来,直接放在大众面前,好处是可以让大众直接吸收养分,但坏处是大众真的懒得再去思考了,也慢慢的减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对文字的敏感度。更多的人不再喜欢看一本那么厚的书,更吸引大众的是精小的短文。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无法提起对书本文字的敏感,甚至在大学备考的时候都是把重点写在手机的备忘录上进行复习,因为手机比书更加吸引我看下去。
我记得也是在一篇介绍某位女性创业的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那位女性已经是很成功的商人,后来她想要转行。她想要转行的第一件事就是赴美学习珠宝设计,她说任何一件事情的开始都需要沉淀,学习和阅读是沉淀的基础。
最近很火的胡歌赴美学习,他06年车祸,从那以后他变得很爱看书,因为休养的过程中他做的最多事就是看书,他说看书能让他静下来。
这两个例子让我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变得对文字不再敏感了。一,我觉得看书学不到太多东西,至少它不能现用。二,我太功利了,我把看书当成了产黄金的机器,书中自有黄金屋嘛。我希望每一本看过的书都能立马让我用上。我不再带着喜爱去看书,而是带着功利去看书。所以我对文字开始越来越不敏感,甚至无法再看进去。也无法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写上一篇文章。
我们都太喜欢得到结果,不再享受这个过程。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阅读到底会带给我什么?写作到底会带给我什么?但至少现在我又喜欢上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的理解是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很多时候我们会比较是读万卷书好还是行万里路好。
知乎上有一个神回复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问题:把学费拿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哪个更合适?为什么?
回答:在没有充分的知识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