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1、什么是变量:变量其实就是一个箱子,里面可以装各种东西,当装了苹果(数据),箱子和东西结合的时候就是属于苹果(类型),装了香蕉(数据),箱子和东西结合的时候就是属于香蕉(类型)。
Python 中的变量不需要声明。每个变量在使用前都必须赋值,变量赋值以后该变量才会被创建。
在 Python 中,变量就是变量,它没有类型,我们所说的"类型"是变量所指的内存中对象的类型。
【我的理解是,它可以灵活改变它的属性。比如变量中放入数字,变量代表的属性是数字型,变量中重新放别的值,整体属性也会跟着改变。】
在Python当中,其实变量的概念和初中代数的方程变量是一致的,比如y=x*3,x就是变量,当x=2 结果是6 x=10 结果就是30。
只不过在计算机中,变量不仅仅是数字,还可以是其它任意类型。
食材+菜谱 -> 厨师--美味的菜肴
变量+逻辑 -> 解释器--软件的功能
其实变量就是原材料(在计算机中的相当于数据)。
变量 约等于 存储的数据
定义:
顾名思义,变量是一段有名字的连续存储的空间,可以通过定义变量,来申请并命名这样的存储空间,并通过变量的名字来使用这段存储空间。
变量是程序中临时存放数据的场所。
【讲到这里,前面的比喻就很明显了,变量是一个贴着编号纸条的箱子,如果箱子里有某个东西,那么箱子和这个某个东西共同组成了“某个类型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箱子纸条找到这个箱子里的东西,并且去使用它。】
使用
变量的使用需要先定义变量
1、定义变量:a=10 a就是变量名字 对应的就是一个盒子 里面装的数据就是10
规则就是:变量名=数据
# 赋值等号,右边给左边
a = 10
b= 'hello python'
c = {'name' : 'XiaoLi'}
d = (1,)
e = [10,d]
# 多个变量同时赋值
a1 = b1 = c1 = 1
a2, b2, c2 = 1, 2, "runoob"
变量的命名规则:必须以字母和下划线开头,可用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是区分大小写的,不能用关键字。
命名规范:见名知意(用户名字username),小驼峰式命名法(userName),大驼峰式命名法(UserName),下划线连接(user_name)
有颜色的是关键字,不要用来叫变量名。比如True=3.14(是不可以的)
2、变量的使用:执行定义变量,解释器做了两件事,根据数据类型开辟了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有一个内存地址),在栈的空间有个变量的名字,内存地址存到变量的空间里。
print(a,b,c,d,e)
print(a1,b1,c1)
print(a2,b2,c2)
输出结果:
10 hello python {'name': 'XiaoLi'} (1,) [10, (1,)]
1 1 1
1 2 runoob
变量可以变化的量,可以被多次赋值(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值可以被改变的量)
由于变量的特性,重新赋值是可以赋成任意数据类型的。
例如:
a=10
a=100
a='学习真快乐'
类型:
Python3 中有六个标准的数据类型:
-Number(数字)
-String(字符串)
-List(列表)
-Tuple(元组)
-Set(集合)
-Dictionary(字典)
Python3 的六个标准数据类型中:
不可变数据(3 个):Number(数字)、String(字符串)、Tuple(元组);
可变数据(3 个):List(列表)、Dictionary(字典)、Set(集合)。
因为有一些方法需要测试,这里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