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出现这种征兆,最好检查一下,肝脏“病”得不轻了!

古人曾讲:肝,为万病之贼!

也就是说,肝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原因所在,一旦肝脏出现问题,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下降,代谢也会出现异常。

为此,有病先调肝疏肝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肝脏的好与坏呢?

“手上”出现这种征兆,最好检查一下,肝脏“病”得不轻了!

征兆一:手掌红痣

肝脏一旦发生病变,人身体内雌激素的灭火能力便会下降。

如此,会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体内小动脉扩张。

此时,手掌上的皮肤,就会出现红色的痣,小的如针头, 中心稍微隆起,俗称“蜘蛛痣”。

这种红痣,不仅会出现在手掌上,还会再颈部,前胸等部位扩散。

征兆二:指甲惨白

正常健康的人,手指甲应该是红润有光泽的。

如果发现手指甲开始发白,甚至是“惨白”的那种,并且还伴有凹凸不平的现象。

此时就要考虑,可能是肝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征兆三:竖纹繁多

肝脏健康的人,指甲通常是平滑无痕的,如果指甲开始变得粗糙,并且竖纹繁多,则表明肝阴、肝血不足,很有可能是肝功已经出现了异常。

征兆四:中指变细

肝脏好不好,从中指根的粗细,也能看出来。

如果中指根变细,指跟缝隙增大,那么说明,肝经气血不足;

如果中指根变细,手掌颜色正常,那么说明,肝脏无实质性病变,但肝气不足,需要保养。

如果中指根变细,手掌呈土黄色,无光泽,那么说明,肝胆病变可能性较大,需提高警惕。

预防肝脏病变,谨记:少三事,多三物,动三处!肝脏健康人长寿

少三事:

1、少油腻

肝脏是脂肪的枢纽,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一部分被消耗,另一部分则被储存到肝脏。

如果经常吃一些“油腻腻”的食物,会导致身体脂肪代谢异常,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长此以往,势必会损害肝脏健康,诱发其他肝脏疾病。

2、少生气

肝主疏泄,如果一个人,长期情绪不佳,爱生气,很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升,进而导致肝火旺。

而一旦肝火旺,便会更容易发火,脾气变得更为暴躁。

如此恶性循环,增加肝脏负担不说,也会诱发肝脏疾病。

3、少酗酒

日常少喝点酒,固然无可厚非。但,万万不可大肆“酗酒”!

要知道,酒,是肝脏的“大敌”,长期过量地饮酒,很容易患“酒精肝”。

而肝脏病变,就是这样的过程: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

多三物:

1、多养肝茶

蒲公英玉兰根茶:蒲公英、玉兰根

蒲公英俗称婆婆丁,归肝、胃、肾经,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

它的根作用影响最大的,就是保肝,清肝毒,预防肝损伤。跟乳蓟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其对慢性肝炎以及服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肝损伤,有不错的修复效果,能通过对肝脏的修复来恢复正常肝功能。

玉兰根,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玉兰根提取物的保肝作用是由于其加速磷脂合成的胆碱存在,因而可加速细胞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玉兰根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对化学性或酒精性肝损伤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多强肝觉

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

也就是说,睡眠充足,休息好的人,身体免疫力才会高,肝脏功能才会更强!

这是因为,肝脏是在夜间进行自我修复的,如果经常熬夜,不注意睡眠,则会损伤肝细胞,加重肝脏的病变。

3、多护肝食

青色食物如:菠菜、芹菜、西蓝花、油麦菜、青苹果等。

中医讲,青色入肝,肝喜青色。

日常多吃青色的食物,有利于肝气的循环和代谢,促进肝脏排毒;

还能够消除疲劳、舒缓肝郁。滋养肝脏的同时,为之提供营养,助肝脏更健康!

动三处:

1、动眼

中医讲,肝主藏血,肝开窍于目。

意思是说,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而眼睛则是肝脏的窗户。

眼睛得不到好的休息,肝脏就无法修整,无法发挥藏血的功能。

所以,日常可以勤做“闭眼”动作,闭目2-3分钟,对我们的肝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动背

人体背部,有一处穴位:肝俞穴。

肝俞,是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经常按肉此穴,有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等功效。

3、动腿

肝经,在大腿的正内侧, 日常推动此处,可通肝经,肝气一通,百脉皆通。

另外,大腿两侧,也是肝胆经聚集之处,经常敲打,可以助肝疏泄、清肝泻火,是不错的护肝方法。

做法:每敲打四下为1次,每日左右两腿,各敲打50次即可。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