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滢火匠
《那年花开月正圆》已收官,在这部大女主戏里,我们看到了女主周莹从一个自由自在的“江湖丫头”成长为精通商场的吴家大当家,也看到了沈星移从一个嚣张跋扈的公子哥成长为一心变法图存的进步青年……
几十集剧情里,十几年的岁月转眼而过,将众多角色的一生囊括其中。
我们无法一眼看穿自己的人生,却能从剧中人的人生中领悟一二……
01
周莹被陷害入狱,赵白石听信老师张长清的话,劝说周莹交出机器织布局的全部股份,就能留得性命。周莹起初固执不从,坚决不妥协,声称忍不下这口气,大不了就是一死。
赵白石劝说周莹:吴家军需案冤案尚未大白天下,只有活着才能对今天陷害你的人报仇。“能够忍气吞声,才能够成就大事。”
周莹满眼含泪,沉默良久说:“我很想念当初和爹在街头卖艺的日子,虽然没吃没喝但是逍遥自在,从不用看谁的脸色,也不用委屈自己。”
赵白石的一席话让电视机前的我也陷入沉思:“你现在回不去了,那个时候你只是一个街头卖艺的女子,你只需要对自己负责,但现在,你是吴家的大当家。在这个世间上,有很多人希望你活下来,希望你平安,所以我希望你不要图自己一时的痛快,为了那些爱你的人,你必须妥协,甚至受辱地妥协。”
最后,周莹记起了自己如今的身份,记起了吴家东院上上下下百来口人,记起了那些爱着自己的人。最终选择了妥协。
人生,就是从最初的横冲直撞、不顾后果,到肩上慢慢变得沉重的担子教会你适时地妥协,教会你何为后果。
正如赵白石在得知被自己一直敬重的老师欺骗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爱的人被他人陷害入狱,自己却无能为力,孤注一掷进宫找王爷求放过周莹,最后被王爷纳入麾下。
自那日起,赵白石也已不再是从前那个赵白石,虽然善良正直依旧,但是他更加懂得了,只有周旋于朝堂之中,捡起从前自己不屑的勾心斗角,才能保护所爱之人。
白岩松说:人生就是一场跟岁月的谈判。很多人过得拧巴,就是单方面想赢,忽略了岁月的力量。人到四十多岁头发会白,眼睛会花,你改变生活方式,向岁月妥协,岁月也会向你妥协半步。
暂时的妥协,是为了将来更加大踏步地向前。即使与最初那个自己相比,必然丢弃了一些东西,但成熟的标识,又何尝不是懂得了舍弃。
02
周老四决定离开吴家之前,跟周莹说: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过客,你看啊,夫妻、父女、君臣,早晚都得散,只不过是早几天晚几天罢了,就是因为早晚都要散,所以啊,聚的时候就要铆足了劲的开心,等到散了呢,谁也别惦记谁,各自往各自的下一站奔,再找新的开心。
豁达如周老四,即便说着这番言论,一心追求放浪形骸游走四方生活的他,依然愿意为了周莹而留在泾阳。
直到他离世,周莹才从张妈口中得知,周老四曾经说过他并不想离开,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守着周莹。
二十几岁是一个渐渐看出人生苗头的年龄,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同事,感受到了生死之事离自己原来并不遥远。前几日,朋友W姐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她姑父突然离世,让她马上请假回老家。挂掉电话的她走到窗前凝望了很久,然后回头对我说:人到了这个年龄,这样的事情便接踵而来。你长大了,他们却老了,然后就猝不及防地走了……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就像周老四,原本打算离开泾阳,折转途中看到周莹被胡咏梅打,停下了即将离开的脚步,然而在护住周莹时被胡咏梅意外捅伤,再也没有离开得了……
曾经我们以为可以一辈子在一起的人却一个个渐渐走远。人生就是从知事起,慢慢经历到最终不得不接受越来越多离别的过程。
03
吴漪自从被人利用,陷害周莹入狱后,得不到家人的原谅,终生郁郁寡欢,最终生子时因难产血崩而死。
生前,每一次她给周莹送去自己做的饭菜都被拒绝,每一次试图找周莹求得原谅,周莹都避而不见。
最终,吴漪离世,周莹才发现,现在想起来的都是她的好,那些不好的事情现在想想都不算什么了。
赵白石说,生前从未给过吴漪什么,总以为他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可曾想一个人说离开就离开了……
一辈子听起来好长好长,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生几大苦楚,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怨憎会”,那些与我们两不相容的人,偏又不得不聚在一起。社会上的人事关系是繁杂的,人是群居动物,老天喜欢捉弄人,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然后我们被迷了眼,满心愁怨与不满。
武侠剧里往往会给主人公加一个故事背景,就是“报仇”,然后这个血雨腥风的江湖便不再安宁。最后大仇得报,要么觉得心愿达成,要么觉得心里空落落,仿佛觉得长久以来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没了,也并不如自己想象中那样开心。
其实没有那么多恨啊怨的,适当的宽恕是放过自己的良剂。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在一起时就用力爱,哪有那么多过不去的恨与怨呢。
04
沈星移假死归来,一心变法图存,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心记挂情爱之事。一方面是因为奶奶和父亲的嘱托,一方面是怕自己如今的处境会连累周莹,所以在面对从前自己一心渴盼的周莹的表白前,一反常态,忍痛拒绝了周莹。
回归后的沈星移,不再是最初那个纨绔跋扈的公子哥,不再是从前少不更事的少年郎,他见识了那时候的上海,见识了那时候国外的开阔,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局限;看到了父亲渐白的头发,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明白了世间并非只有情爱之事。“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大概是对所有喜爱沈星移这一角色的人来说最好的心理诠释。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网友的故事:小时候父亲做生意,家里称得上富裕,从未体会过缺衣短食是什么滋味,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后来父亲生意失败,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落千丈。他再也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为了补贴家用,他学习之余拼命打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每天精疲力尽。从那时起,他才真正思考自己的人生,才真正明白生活的不易。
人生就是一个站得越来越高,就看得越来越广的过程。当你走出原先的小圈时,才发现有太多事情是不得不放弃的。
何不像沈星移那样,爱时义无反顾,立志图强后就不再退缩。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勇敢走下去。
05
莎士比亚说:当悲伤来临的时候,不是单个来的,而是成群结队的。
人到了一定年岁,生活就开始做减法,拿掉你的一些朋友,拿掉你的一些梦想,最后岁月留下的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岁月不会轻饶了谁,也不会格外厚待谁。世间所有人、事都会别离,即使是你自己的灵魂,最终不也是要离开肉身而去的吗?与最初那个不谙世事的自己,与亲朋好友,与爱恨情仇,与小情小绪,这些别离在所难免。
我们要做的,便是不再痴迷于怀念“那年”,拥抱当下、珍惜眼前。幸福与痛苦,得到与失去,都要用力拥抱,努力接受。因为,这才是人生——一场与最初的起点渐行渐远的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