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跟文艺姑娘吃饭的时候她给了我一本书《别让我一个人孤独离场》看得我心潮澎湃波涛汹涌。也没有了,就是很久没有看过质量比较高的国内作家的小说了,虽然我没怎么看过书没啥文化素养也不知道哪种好还是不好,我的评判标准是:我能坚持看下去,好奇结果想一直不停的看的书,我把它们统归为质量比较高的书。一刻不停的有空就拿出来看,从昨儿回来到今天中午终于把它看完了,故事内容不老套虽然内心世界描述的比较多但是不鸡婆不做作不冗长,非常符合我的读书标准。于是心血来潮又和姑娘取经找质量高的书看。费脑筋语言晦涩的不看,平时看文献和专著已经够折磨的了。姑娘迅速回复了几个书名,我就迅速跑到亚马逊和当当比较了价格之后嘁哩喀喳的下了单等着明儿收货。
太久没有这种看书的快感了,之前也是在简书看了一篇关于大家的书是否适合每个人之类话题的一篇文章。那天和在出版社上班的姑娘也聊了聊关于快餐书的话题突然就有了一定的顿悟。没必要非要逼迫自己去接受大家的理念。平时读书少,大家的理论书看不进去是非常正常的,多看看你喜欢能看得下去的书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就表示你多low,只不过你还没达到人家的层次而已,没有必要沮丧和攀高,一步一步慢慢来。要不我家里怎那么多看了一章就进行不下去的大家的书呢,还都死贵。你去看各类网站的畅销书榜有的书你一看就知道大概内容是个啥可它仍然畅销为什么,这种书还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错,所谓的大数据也不是说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只不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只有这些,选择A项的人更多一些而已,没必要纠结为啥我不选B。
很多人都说快餐书是给脑残看的,但偏偏社会中脑残特别多,而且没有这些脑残出版社都是要葬身大海的。大众有快餐书的需求,才会产生快餐书的门类。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道理大家都是懂得。很多人平时上班上学累的半死不活好不容易回家休息休息看看励志书成功学喝点儿心灵鸡汤来填补白天掏空的血槽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和当年被嫌弃没文化没内容没下限的泰囧炸锅了是一个道理。大众就是为了娱乐去的,什么价值啦内涵啦不也都是一些人贴上的从个人主观出发的意识形态标签么?
这就好比大家评判到底什么是美的是一样的道理。美本身就是一种带有主观价值判断的,既然是价值判断就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就算有标准也是人为的主观确定。就像现在形态各异五花八门玲珑满面的衣服,它就那样放在橱窗里,有的人觉得它好看,有的人觉得它奇怪,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美的。选择什么样的书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论别人的标准是什么,你的看书体验是最重要的。同样一本心灵鸡汤,有人看了变得幸福有人看了反而消极,就看观众自己的解析与评判了。
选择一本适合你的书,让你看了有所收获它就是一本好书,其他的就爱咋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