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王熙凤,很多人对她又爱又恨,爱她的圆融,却恨她的狠毒,然而,王熙凤可不止一面哟。
1. 多面的"凤哥"
"粉面含春威不露"是林黛玉初到贾府对王熙凤的印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是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史老太君口中的"凤辣子",奴仆眼中"脸酸心硬"的"烈货",因为手握荣国府管理实权,人人对其敬而远之。有不敬之心的贾瑞的"飞蛾扑火",贾琏偷腥尤二姐,尤二姐却命丧黄泉,让我们看到王熙凤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的狠毒,即便是被搬上了大荧幕,也多是突出其狠毒的一面,真是折煞了王熙凤的多面形象,但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在西方的文化中被大肆的赞扬,并被称作是现代女性的代表,她的杀伐决断,赏罚分明,雷厉风行绝对是现代女强人形象的最好代言。
2. "笑面人"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十足的笑面人,"丹唇未启笑先闻"是对她最佳的写照。看似凤姐是笑的化身,但不同时候的笑,让我们体察到不一样的凤姐。刘姥姥一进贾府时候,凤姐几乎是开口必笑,在一个没见过的陌生人面前保持着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刘姥姥对她爱之不及,也是这段阴错阳差的姻缘,"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让刘姥姥对王熙凤的恩情铭记在心,最终成为凤姐去世之后巧姐的恩人。正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她对老太君,对王夫人等长辈以及自己的兄弟们,永远是笑容满面,寓意多变,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晚辈的爱护,是从一个大家族走出来必备的教养,但对贾瑞和尤二姐以及在协理宁国府时的冷笑,让人体察到笑容背后的白骨森森。可以说,凤姐的"笑"是对其人物性格刻画最为到位的地方。
3. 凤姐的哭
看过《红楼梦》的人,喜欢自觉不自觉的给每一个人物贴上标签,其实这并不是读者们的爱好,在第五回的解读中,作者基本把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生命走向都贴上了固定的标签,如若顺着作者的标签一路读下去,无非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宝玉的痴傻,黛玉的眼泪,宝钗的饱满,熙凤的毒辣,将所有的线索滤出来,都无法将王熙凤和柔情结合起来,好似熙凤走过的路全是套路,哪能将柔情这么柔软的东西放在熙凤的身上?而让熙凤的柔情完美的呈现出来,非眼泪莫属。熙凤的泪不似黛玉,是前世的姻缘用来还的,在浑身上下都是戏的熙凤身上,眼泪也是很好的武器。只不过,真诚的泪水,她只为这么一个人流出,这个人就是秦可卿。
熙凤的哭着墨最多的大致有三次,一是黛玉进贾府时,熙凤的哭是雷声大雨点小,哭泣的节奏完全随着史老太君的脸色神情而变化;二是贾琏出轨尤二姐,王熙凤醋意大发大闹宁国府的时候,将哭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哭的带着几分喜剧性:凤姐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说了又哭,哭了又骂,后来又哭起祖宗爹妈来,又要寻思撞头,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十足一个演技实力派,把贾蓉母子俩唬的一塌糊涂后才算罢休。书中说到凤姐和秦可卿的关系是通过贴身加陪嫁丫头平儿的口中得知:平儿素知凤姐与秦氏厚密。凤姐和秦氏的真情意从贾敬的寿辰时开始描写。听到尤氏说为了见凤姐,病中的秦氏强挣扎了半天起来,恋恋不舍离去,说的凤姐眼圈红了半天,在大家都在院子里热闹时,凤姐却要"先瞧瞧蓉哥儿媳妇",到室内看到可卿挣扎起身,凤姐儿说"快别起身,看起猛了头晕",并紧走了两步,抓住秦氏的手,和可卿说了半天的衷肠话儿,尤氏打发人请了两三遍,凤姐才同可卿道别,听到可卿希望熙凤多来看看自己,多说几遭话儿,熙凤又是眼圈一红,柔情漫漫。其后,熙凤不时亲自来看秦氏,在临近冬至之时,更是日日差人去看秦氏。秦氏的临别托梦,将熙凤和可卿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待到凤姐驱步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珍珠滚将下来。在凤姐身上不可多见的真性情,在秦可卿身上可谓用尽。
为什么熙凤对可卿如此的柔情?想来是因为两人年龄相当,都是十八九岁的年龄,身份相当,虽然从辈份上熙凤是可卿的婶娘,但二人分别是荣宁二府的少奶奶,经受的事情也极为相似。性情相似而相投,可卿虽没有熙凤的飞扬跋扈,却也是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只不过比王熙凤的骨子里多了份包容和温和的东西,能够让二者相生相扶,惺惺相惜,彼此赞赏,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