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的学校是在一个山村,也许是海拔适合,所以学校里和学校周围都有松树。
高大的松树有的能有三次层楼高,四季常青。
一簇簇的松针,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松毛”。
既可以作为肥料,干的还可以当柴烧。
每到秋冬,就经常能看到勤劳的白族妇女利用头带背一大筐掉落在地上的褐红色松毛,背部往前倾斜。
没见此景都不由感叹她们瘦小的身板怎么能承受如此重量。
每到春季,会看到松树上长出一个个像烛台似的新枝,特别可爱,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的。
那漫山遍野的新绿烛台,仿佛真的点亮了整个山丘,带来勃勃生机。
手巧的当地老师会教孩子们用松毛编成多脚马的样子,特别可爱;有些机灵的孩子还会举一反三,编出机器人啥的,总之也是花样繁多。
我就收到过一个手巧的男孩送我的松毛小人呢,一直放在宿舍,由绿变黄,陪我走过一段。
那天,是周日,下午三四点住校生逐步开始返校的时间。
阳光正好,我望着松树上满满的松果壳便心生一个念头。
正巧,有一些我教的学生返校了,我便让他们帮我一起在校园里捡松果壳。
孩子们大概也是觉得没啥事做吧,所以非常积极地响应了我的号召,一个接一个的争着加入捡松果壳的队伍。
因为在学校里能捡到的松果壳比较少,还有很多都是挂在高高的枝头,需要用竹竿打下来,所以我便带着几个孩子们到学校旁边的乡野小道上去捡了。
好多孩子都既眼尖又身手灵活,所以孩子们有的上树摘,有的在落叶堆里找,不一会儿便收获满满。
后来几个孩子帮我拿到了宿舍,其中一个孩子还主动留下来帮我整理,分成了大松果壳,小松果壳还有没张口的瘦松果壳等几大类。
有些松果是连着枝和松毛被打下来的,带着浓浓的松香。
一不小心碰到了松脂会觉得特别黏,不赶紧洗掉的话估计效果跟502强力胶一样呢。
虽然觉得对这种“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有点歉疚,但别提,还真的很香。
捡松果的过程中,这群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都不能理解我为何要捡这些在他们看来啥用都没有的东西。
而我开心和感动的是孩子们愿意陪我一起干一件他们眼里的“傻事”,而且还干得不亦乐乎。
你想知道最后那些松果壳怎么着了?
嘿嘿,本来是打算做松果娃娃的,后来尝试得非常失败就放弃了,只是拿一个大玻璃鱼缸做了个装饰罐。
临走前,一股脑送给了门房大叔的老婆,也算是善始善终了吧。
虽然松果壳并没有真正发挥我计划中的价值,我却永远都忘不了,在那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温暖午后,孩子们和我度过的短暂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