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人跟我抱怨,词汇难记,翻译不出来句子。那么就稍微写些自己对于英汉两门语言之间的一些拙见,以及自己所使用的一套词汇记忆手段,非喜勿喷,请保持理性。
虽说英语的词汇在逐年壮大,且受欢迎程度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再怎么,也是在利用外来语来丰富身姿,用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让自己显得更加华丽。
汉语不同,汉语从甲骨文起,经历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几千年的精雕细琢,形成了的逐字逐句都具有它独特的魅力与风格,文人墨客,提笔推敲,每吐一字都是那么的典雅深思。
所以英语没有经过类似于汉语的打磨,在表达方式上面就是非常的直白,非常简单。不绕弯,不粉饰,赤裸裸,一行字。
很多人在英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推敲过他们习以为常觉得使用起来理所当然的汉字,二是因为字典的过分便利剥夺了我们学习英语时推敲的快乐。
年轻人们热衷于使用诸如凡尔赛,giao,牛X之类的毫无意义的新鲜辞藻,却忽略了此类表达完全淡化了我们自己母语的魅力所在。就如我刚刚所说,我们对理所当然的词汇不是想方设法去解释,而是去借住字典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我罗列一些词汇,你能用中文来告诉我,都是些什么意思吗?
-犬马之劳,鱼与熊掌
-爱恨情仇,山珍海味
-逻辑,宝藏,典雅端庄,出口成章
每个词都是一目了然,因为我们习惯了它们。可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并不曾研习过类似高雅的表达,很多人就会“知难而退”,“退而求其次”—查字典。
诚然,字典一瞬间就可以给你想要的东西,但是在此次检索之后,又有多少人何曾会付出时间来记忆这些词语?或因为它太难?太长?太不常见?
我的观点在于,英语学习的初期,中文母语的作用,就是用来“简化”表达的负担的。
在英文的翻译上,甚至于在单词的及以上,我们就可以去利用好这个特点,把“高深”的中文去淡化为“浅显”的中文,再进行翻译,就会发现很多复杂的表达都会显得那么清晰易懂。
比如我不懂如何表达“山珍海味”,请出用你闹钟大概的意思去翻译,可能会得出“又稀有又珍贵的食物“。那么这里你就可以尝试检索脑海是否有”稀有“”珍贵“以及”食物“三个词汇。没有,那么就请继续简化你的表达,直到你能够,用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来表达这个”山珍海味为止。
或许这是一个繁琐的历程,是一个化简为繁的过程,但在其中,你体会到了中文的魅力,复习到了曾学过的词语,利用到了英文的语法句型,表达出了想要的东西。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
我坚持的学习和自觉,就是类似这样,在摸索和成长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去钻研,去学,去用,去努力的精神。
诚然用这个方法你达不到一天背50个单词的量,但是用这个方法你能保证一天5个单词你可以毕生难忘。
诚然这个方法没法让你的文章充满了五颜六色,但别忘了,语言之中最美的一种,就叫做“朴实无华”。
這是我的「漁」,希望你能捉到自己的「魚」。
阿尼随笔—谈谈我对背单词/翻译的学习方法的看法
2021年4月22日晚23时39分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