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看护经验分享

❤️ 严防意外事故

1.坠床(因颈部缺少支撑力量,坠床极易造成不可逆的脑部损伤)

睡觉(特别提醒)、玩耍时必须有人陪伴,或设置安全措施避免孩子掉落在地上摔伤。

2、窒息

只可以食用泥状的专用食物,不可以尝试大人的任何食物,以免造成意外吞咽窒息。

宝宝所在的睡觉、活动区域(例如床上)、衣服上、玩具上,不可安置较小的可造成宝宝吞咽、掩盖、缠绕伤害的物品(例如珠子、绳子、妈妈的发卡、塑料纸、书本等纸质用品等),特别提醒宝宝有牙后会把纸质的书咬破吞咽,容易造成窒息。

宝宝不可以玩笔、筷子、勺子等细长的物品,荣誉戳进嗓子里造成伤害。

3、烫伤

避免抱着宝宝喝热水、热汤,吃热饭等,宝宝四肢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有时敏捷度和力度会让看护者防不胜防,会碰翻桌上的餐具,因此,不要在宝宝可触及的范围内摆放类似物品。

4、玩具伤害

避免有害物质对宝宝的伤害,宁可不玩玩具也不可选择假冒劣质玩具。

避免玩有坚硬棱角的玩具,比如盒子、卡片,硬纸、笔、筷子、勺子等,极其容易戳住眼睛。

5、有害物质伤害

避免化学物品对宝宝造成伤害。如不使用洗洁精清洗宝宝餐具,不使用洗手液消毒液洗宝宝的手,清水洗就可以。

给宝宝使用专用的护肤品。

避免大人使用的具有强烈味道的物品近距离接触宝宝对宝宝造成伤害。如使用指甲油、抽烟、劣质烫发染发剂。

使用家用电器时,保证宝宝在安全距离以外,特别是微波炉(微波辐射)、燃气灶(燃气点燃后会产生有害气体)、电脑、手机。

外出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有害设施(基站、高压线缆)

6、噪音和强光伤害

避免看电视、手机、浴霸。听声音很大的音乐。

7、致病菌

宝宝处于免疫力低下和喜吃手阶段,外出时避免其他人接触宝宝的皮肤,特别是手,如果接触了就不要让宝宝再吃手,直到洗手后。


❤️喂养安全

1、只能食用泥状食物。在宝宝没有长出磨牙之前,宝宝不具备咀嚼能力。

2、防过敏

(✌科普:十几年前出现过敏的概率其实很低,但现在却是易发事件,原因大概有配方奶、化学用品、抗生素等的大量使用。

孩子刚出生,免疫系统几乎是零。在免疫系统没发育成熟以前,孩子很容易受到过敏的困扰。一但过敏导致免疫系统破坏,过敏就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加强重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易引起过敏的因素:天气巨变、环境温差过大、吸入家尘、尘螨、花粉;

食物过敏原包括:鲜奶、蛋类、花生、坚果、黄豆及豆制品、麦类、螃蟹、虾、鳕鱼、蚌壳等海鲜和易敏水果(如芒果、猕猴桃等)

防过敏常用方法:添加任何一种新食物都要遵循由少到多,尝试三天的原则,三天之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才可尝试添加另一种新食物。

避免宝宝在的时候进行扫地、叠被子等扬尘家务。

3、喂养规律

每4至5小时喂一次,具体情况需要观察宝宝的进食反应。

宝宝的主食是奶,每天的奶量必须保持在600至800之间,辅食不可喧宾夺主,辅食一般在中午和下午各一餐,辅食吃完后喝奶,保证宝宝一餐吃饱。

辅食由米粉、稠粥、烂面片和蔬菜泥、肉泥组成,其中,碳水化合物不可低于50%。

辅食添加是依赖宝宝的生长发育而进行的,因此我们的宝宝添加辅食需按矫正月龄计算(现在月龄➖21天),不可提前。因此,蛋黄添加在九个月以后,蛋清是易敏食物,一岁以内不吃。

辅食保持原味不可添加盐糖等任何调味剂。

除了配方奶和辅食以外不可随意给宝宝吃东西。特别强调奶制品、坚果、蜂蜜、盐、糖等调味剂都是婴儿禁️食食物。

喝水主要看宝宝的活动量和尿液情况,如活动量大或尿量少、尿液出现黄色、刚睡醒等情况时需要给宝宝补水。但不要大量饮水,因为小宝宝的食物主要是奶,因此不需药大量喝水,喝水过多易造成肾脏负担,白天醒着的时候一般一小时左右喝一次水大约10-20ml。️!!!!喝水一定要看刻度线,不要随意喝,极容易喝多,特别是花生。!!!!️

❤️ 其他注意事项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规律,无论是大运动、精细运动还是机体发育,特别的大运动(坐 站 爬 走)的发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切忌不要互相攀比、拔苗助长,鼓励宝宝多爬,尽量少坐。在不具备能力时,少在大人的辅助下站,更不要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