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在这个世界,交集可能源于某种事物的关联,反之就没有谋面或者认识的机会,即使在同一座城市或者同一栋大楼里,谁是谁,永远也不会知晓,这就是城市人来人往中、熙熙攘攘下也会生出一种孤独感的通病。
衍生出的各种聚会、同业协会、老乡聚会,一场场宴席的热度捂不透某个群体发自内心的荒凉,散了就散了,终归回到各自的空间忙碌、攻城守业,或者偶尔想起要跟人打个招呼,却找不到话题。
犹豫上许久,瞄准某个同学群或同事群扔一颗小石子进去,依然沉寂,顿生一些尴尬,或者抛一个红包进去,秒光,最多发个谢谢的表情,还是没人理你几多,有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入简书,因文因诗在微信上增添了几个群、几个真诚的朋友和老师,视野之下多了几方原野。相信自己是一只虔诚的菜鸟,所以或多或少找点存在感,已经深知不易,因网络因平台聚在一起人里,藏龙卧虎,大家为了共同的爱好,推进诗词歌赋创作的新热朝,也成了精神食粮的分享阵地。
“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这句话很让自己感动,因为喜欢绘画,老师示范了一幅画作为练习参考,此时知道她颈椎过劳在治疗中。人生几何,遇一师友且如此坦荡,心里满满的温暖,祝福老师早日康复!
“诗歌,文字,既然觉着自己能够写,就好好写,自嗨也要有对自己负责任的姿态,自己都觉得是垃圾,别人何以尊重你”,“ 诗歌不必言尽,点到即止”。老师耿直的语言正是我想要的砖,在相互点赞中一片和谐,意见的声音弥足珍贵。
开始写长文时,有朋友留言,建议不要用第一人称,否则情节的安排很难展开空间。如此之类的建言还有很多,不一一罗列了,深表谢意。
“三秦,我来上海了”
“好啊,行程允许的话见个面”
素不相识,因为写文而遇见,一个风一样的女子,尽管小几岁,但在国学、古体诗词方面的造诣及严谨令人敬佩,当今这个年龄段能有几人沉下心来研究国学,并转化当作事业来做。印象更深的是她那学习、主张、表达的能力超过一众人,散发出来的是一种精力旺盛、执行力卓越的个性。
“不管去哪里工作,我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奋斗,有时会分不清自己的角色,但每到一个地方,总会带动一个团队创造出众的业绩”说这句话,我一点不怀疑,祝福她更好!
有些人,一面之后便是永别;有些人,遇见,便生有一世的温情;有些人,相见不如怀念;有些人,在生命里即使成了过客,也不会遗憾,因为曾经遇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更沉淀了岁月的荣华和洗练,每一步踏出,留下无以自欺厚实。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跳出众人皆醉己独醒的怪圈,多些纯粹多些谅解,也多些为人处事的立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快乐向前,遇见更多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