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作在根号2的第几位?
一、R阅读原文片断:《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有传统与现代(数理逻辑)之分。
1、概念:
概念:思维形式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求。
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划分:将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按照某个或者某些性质分为若干个小类
2、命题及推理
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句
判断: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推理:从一个或者几个已知的命题除非推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3、论证:
论题: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论证的判断
论据:用来论证论题真实性的理由
二、R阅读原文片断:《数学》与《林欣浩:数学有意思》
数理逻辑
1、维基百科的定义:数理逻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对证明和计算这两个直观概念进行符号化以后的形式系统。
2、那什么是数学?数学内涵的展现离不开众多的术语、记号和公式,离不开必要的逻辑推理。
3、为什么会产生数学:
人类在最早没有理性思维的时候,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混沌一团的,是模模糊糊的。
把世界看成一体的思想,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办法把这个世界精确的描述出来。
所以才有了数学思维:
(1)、离散(把原来在一起的东西给它分开)和抽象(把不一样的东西抽象成一样的)。
(2)、通过离散和抽象可以把原本连成一片,看起来很复杂的东西变的很简单、变的容易分析,比如目录、章节、日期等等。
4、所以比较是人类产生理性思维的一个前提,等同于数学的“+-<>=”运算。
5、人类先有理性思维,才会产生语言,才会产生思想。
三、 I 我的理解:总结和思考
你看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本质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有形式逻辑,我理解,本质是我们数学不好,过于符号化,因为数学推理过分的严密,很难引起公众的兴趣。但若过于粗疏,语焉不详,则由易使人不得要领,所以才有形式逻辑,要不然,数理逻辑完全够了。
概念=术语
定义=抽象
划分=离散
推理=数学运算(本质就是进行比较),就是比较产生的神奇力量,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全篇的推导都是在运用比较得出的各种推理。
这种神奇的力量通过2个例子体现:
如《几何原本》,5条公理论推导这么多定理,用绝对严谨的理性,统治了全世界所有的图形。
如《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3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解释宇宙万物浩瀚的自然现象。
当然,还有相对论,量子力学。。。
四、 I 我的理解:说这些对我们有什么用?
理解引用,并总结一句自己的能看的懂的通俗的话:比较是人类产生理性思维的一个前提,并且要应用在我们的工作交付质量上,工作交付质量得有比较,得有伤害(好的影响别人,不好的快速改进)。
涉及2个数学难题,很有意思的题目:
1、2个无穷小数如何相加?
思路:从左端开始相加,进行一次修正,没有那个数需要修正一次以上,意思修正过的数据是精确的。
——对应精益创业的里的目标,度量,(只要到具体的位数,比如1000位,被修正过一次,都是精确的)
2、根号2是多少?
思路:具体是多少没人知道,也无法知道。
用二分法求方程x^2=2近似解的过程,不断去试验,然后比较得出无线接近的值
通过比较进行运算比较到根号2的第几位,决定解决问题的质量。
五、 A1 相关的经验:我们工作中的其实就是一个未知的根号2?
如果说都是已知的,那只能说明你的工作都是例行工作,没挑战性,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你真的没有主动思考(不依赖上级思考和主动去做事)。
比如:
1、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根号2是多少,谁也不知道)
——是一匹更快的马吗?是一辆汽车吗?是高铁吗?是飞机吗?我认为不可知,只不过是精确到了小数点后面几位数而已,再精确以为我认为是真空管道呢?再精确一位呢...一定还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没出现
2、我们肯定精确的知道现状,当前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只要定义根号2到具体的位数,都可以精准的计算出来)
又比如:
1、我们可能不及时知道这个技术故障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2、但是我们肯定精确的知道系统的日志(出入参,耗时,错误日志等),如何快速处理的冗余、降级手段
再比如:
1、我们可能不知道未来1年产品的发展和演进是什么?
2、我们肯定精确的知道这周/月明确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当前要做些产品策划创新等,最小化落地,这些都是我们精确知道的小数点后几位。
这就是我要总结的逻辑:定义目标,精确度量,比较,不断修正,得出无限接近的结果,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数学也如此,形式逻辑如此,精益创业如此。
新员工/个人总结如此,小组/部门工作目标也如此,研发最高版本迭代的逻辑更如此。
六、 以后我怎样应用:回答我们工作中的问题?
有同事问过我你眼中优秀的交付是什么?
我们真的缺人吗,我们真正的困难是什么?我们的工作细化说清楚了吗?有没有像数学求证一样在细化这个推导过程(有痕迹有交付),
我们的工作到小数点第几位了?
我们认为的交付做到了自评优秀,那只是到根号2的整数或者小数点第1位吧,你眼中的度量尺寸而已?客户要的是小数点第100位甚至更多,客户提的需求无理吗?
我们是在追求卓望,追求本质吗?
所以反思下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吗?
其实这些问题书本都给了我们答案。
至少我觉得我自己差远了,从产品的整体的投入/产出,价值分析,到和我们日常相关的交付,我们的团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所以要改,要有变化,要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