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乔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压抑,压抑的想逃离,这是我对这个影片最初的感受。
上海电影节的时候和朋友去看了《柔情史》,《柔情史》是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的中国大陆影片。
影片讲的是北京胡同中一对母女相爱相杀又密切关联的生活。整个影片以奶、羊蝎子和瓜架构起全部的线索脉络。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对抗、防御。
可以说在影片的前半段时间内,我都没办法接受这样的电影基调,也没明白如此日复一日的争吵和猜忌和“柔情”二字有何关联。
在我看来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但是导演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北京胡同生活的真实再现,以及人物表演中展示的能量和激情,让人印象深刻。
充满绚烂的烟火气息,不苦难不戏剧化, 不崇高却很真实。
整部影片没有强烈的戏剧化故事线,而是将关注点落在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上,同时和整个时代社会背景遥相呼应。
逼仄的居住空间,压抑的母女关系,在《柔情史》中,“家庭”变成了一个令人无法喘息的黑洞。
在这里,“爱”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呈现,城市中的景观成为居住在其中的两个女人上演相爱相杀大戏的小剧场。
小到吃饭的方式,走路的姿势,大到对生活和彼此的认知……女儿和母亲在各种日常生活琐事中厮杀。
母亲眼里的女儿,是没有良心不懂感恩回报的动物,说到深处嚎啕大哭,全是恶狠狠的诅咒。
女儿眼里的母亲,只有对自己的指责不满,不堪时刻被干预和不信任,于是恶狠狠加以回应。
当然。
偶然也有平静的时刻,母女俩在黑暗中换上新的灯泡,在停电的日子点上蜡烛,在休息时如同姐妹般挽手逛街拍照,心满意足的憧憬生活……
生活紧紧巴巴,靠着不固定的稿费生活,算计中却有着市井的快乐和真实。这种相爱相杀的柔情,是中国式的母女关系,剑拔弩张又心系对方。
正如小雾所说:“美”是不真实的,“太好了”也不真实的。
在首映会现场:大部分的人笑了,小部分哭了。
《在轮下》作者赫尔曼·黑塞说过“我们每个人都在走向成为自己的道路。”只是有人清晰,有人模糊。
观影后进入主创互动环节,主创人员都是身着简朴,素颜出席。导演杨明明说:“她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优美。”
关于亲自下场出演,杨明明导演说并不是本意,因原定演员档期问题,我对自己进行了试戏,让大家看能否适合这个角色。客观确定我能够胜任后,最大难度就是体力方面的。其实做导演有时候有很多焦虑,表演时可以释放,达到一个平衡。
问:影片展现的母女对立关系,似乎和“柔情”不相符,为什么这样起名?
答:中国习惯了宏大叙事,在我看来,不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才是历史,日复一日的机械生活也是历史,柔情就是在这种无望生活中萃取的希望。
问:为什么分三段式叙事?
答:三种食物是影片最基础的结构。主人公的生活其实很贫乏,每日围绕的是最基础的东西,就是吃饭。第一章节喝牛奶的动作,可以表现她的性格。牛奶是廉价,很快补充身体营养的食物。羊蝎子和中国人对饥饿的记忆有关,吃肉实际就是改善生活。第三章蜜瓜,是想留一些甜的希望在里面。
问:看过您的短篇 《女导演》,这两种片子有没有体现相同的观点?自导自演《柔情史》,您觉得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答:两部电影如果说又相同的地方,都是讲述女性电影工作者。
问:为什么这部电影音乐很少?是不是您在剪辑时,因为不会编曲,所以减少使用?
答:因为主人公是一定程度拒绝优美的成分,片子本身决定是否需要配乐。
- END-
往期精彩:
乔安纪
陪你走过每段温暖时光
咨询微信:LH_Ab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