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看到了这个消息。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2014年大学毕业,同年6月21日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美团外卖。7月4日拿到毕业证那天直接以应届生的身份转正。那时候是美团外卖刚刚立项不久。我当时不懂,就是稀里糊涂的,想着只要进大公司,刷厕所也可以。因为我是三本毕业,有着天然的低人一等的想法。
以我以前的性格,转战过饿了么。去过京东到家。
京东这次入局外卖。说是要走高品质外卖。
我的预料是一地鸡毛。
我很喜欢王兴的一句话,就是大多数人为了放弃深度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每一家公司的基因是不同的。对于每一个行业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跟创始人的精神深度高度绑定。就像抖音的视频推送算法是其他公司做不到的。茅台的酱香也是其他公司做不到的。京东的自建物流也是很难做到。这个就是查理芒格所说的,护城河理论。一家公司的护城河要做的又深又宽。
京东号称要做高品质外卖。佣金只要5%,高品质商家会在乎那5%还是在乎他的订单金额。我记得在上海曾经有一家公司也做高品质外卖。不知道现在还在吗?
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就像可口可乐,焦糖色兑糖水。把饭找个人送到用户手中。实际做起来却很难。
京东如果要做高品质外卖,能够控制的就是配送项。配送如果依赖自建物流的配送员。用户的等待阈值是多少?高品质餐厅是否能够拥有高出餐比例且不用预制菜。高品质餐厅,大多数不做外卖。因为想吃好,真不如去店里。配送环节就是问题。况且京东快递大多数配送员是不上门配送的,虽然号称上门,但是很多都不上门。这就很考验配送员上门的驱动力问题。以及超低频的高品质外卖是否能够唤醒高品质餐厅的忠诚度了。比如200元的外卖客单价,5%和21%的收费差。10元和42元的服务费差32元。从商家角度,一个一天5单,一个一天15单。1000元的营业额和3000元的营业额。我作为商家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美团外卖经历了与饿了么的争夺地盘。与百度外卖在大城市厮杀,百度外卖最终与饿了么合并,饿了么与美团的平均市占比是2:8,无法消灭对方。但是找不到老三。
京东入局,其实,都是是腾讯的儿子。美团也是腾讯的儿子。两个儿子都要干。我作为另一个儿子,做好自己,也不会把你干死,我也不打压。你做就完了,反正最后还是悄无声息的消失。毕竟你的强项是卖百货。我是卖盒饭的。我就没反应。我总不能得罪金主爸爸。
好了,分析下来,一场空。但是京东立项可以创造很多就业岗位呢,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