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话题,我们无论走到哪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养生堂之类的地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健康,经络养生更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棒。
1、人体的结构
《黄帝内经》记载,经络是有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
人体有十二条主干线,以及任督二脉,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重横交错,在人体内共同构成一个环流网状系统,遍布于全身的各个部位。
经络不仅分布于体表,而且进入体内,与脏腑相连,并且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运行不息,担负着运送全身气血、沟通人体内外的上下功能。
《黄帝内经》的藏象理论将人体的内脏器官总括为六脏六腑,脏为阴,腑为阳,分别配置一条经络,即十二正经,它们组合成人体完整的阴阳组合系统。
2、经络的循行
人体的六脏包含心、肝、脾、肺、肾以及心包;六腑包含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其中“三焦”不是独立存在的器官,是一个形式上的,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即上中下焦。
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
我们都知道天地之间有阴阳之说,我们身体内的六脏六腑也有阴阳之分,即脏为阴,腑为阳,
六脏六腑分别配置一条经络,即十二正经,它们组合成人体完整的阴阳组合系统。
十二正经的循行,从环绕肺的肺经,顺序经由各脏腑经络,最后到环绕肝脏的肝经又再度回到肺经,形成循环全身之流程。
十二经络留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3、经络的作用
《黄帝内径》里是这样阐述经络的作用:“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意思就是经络可以决定人的生死,治疗百病,调看身体的虚实,身体内的经络一定要通。人们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病的起因,治病的关键都离不开经络。
4、经络养生
经络的作用不仅仅是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治“未病。”
“未病”的意思就是那些尚未成形,正在发展中的疾病,就是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小毛病。如果我们在疾病很小尚未成形的时候就把它拿掉,就比较容易些,如果等它长大成形了,要想拿掉它就比较难。
医院里的很多病人都是在疾病很小的时候没有引起注意才酿成大病,而不得不上医院做手术,这样不但增加了自身的痛苦,也增加了家里人的经济负担,给家里人带来了很多不安。
经络养生可以防患于未然。
懂得养生的古人把经络养生看成生命的半边天,熟识经络来调气养生,使宗气振奋,营气畅通,元气充沛,就能够很健康的生活。
经络养生既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又可以让人适应大自然的变化。所以有学者称“经络是人体的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