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主题营发布后,虽然内心有很多复杂的声音,像是有事啊、很忙的、怎么读、读什么、不可能,但是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主要目的是想逼一逼自己,想在单调烦躁又失控的生活轨迹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参加这次清单读书营,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感觉。
当第一天完成的时候,发现“我居然可以啊,做到啦,干得不错,继续”,因为时间不够用,踩点打卡太刺激,于是从第二天开始调整读书时间,每天六点早起读书一小时;当完成第三天读书任务的时候,干劲儿很足,专注于总结方法提高效率;第五天,开始感觉疲惫,状态软下来,我告诉自己要坚持;第九天,状态开始好转,重新专注于知识吸收和读书方法的实践,并饱有阅读热情。
这十天状态起伏,有情绪高涨的时候,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值得肯定的是一刻也没有想过要放弃,遇见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做一件事的坚持和热情,让我看到了一个活过来的自己,我在生活的状态上找到了“感觉”。
不仅如此,我也找到了读书的感觉,这种让人激动万分的“感觉”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爱上读书
因为忽略了一开始对读书兴趣的培养,以前的我往往直奔主题,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领域的书籍,不注重由浅入深,大多比较枯燥难懂,让我觉得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着实很难从中找到趣味性。
此次书目的挑选我花了一定的心思,听了猫叔的开营课后,我侧重于挑选实用基础的工具类书籍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旨在学习研究读书方法和培养读书兴趣。果然,通过十天的阅读之旅,我发现读书让人快乐。
2习得方法
常听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直以来,我都质疑这一观点。在理智上我认同读书可以获得知识让人进步,但在实际的阅读中所获甚微。
以前的我读书是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地读,不理解的地方总是死磕,有时思绪还会出去溜达一圈儿,这样下来前面的内容很容易忘记,经常读着读着就会往前翻,甚至没有读完一本书就放弃了。
通过十天的书籍略读,我初步了解学习了科学的读书方法,并将部分运用在此次的实践中,十天十本书,我感觉自己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知识,激动并且兴奋。
3获得自信
十天阅读十本书,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我做到了。每天坚持输入然后输出,整个过程,从第一天的五个小时,通过调整方法、提高效率,逐渐减少到两个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内心的喜悦和受到的鼓舞是自己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让我相信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我能找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找到了感觉,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做个总结,然后重新整装待发。
实践获真知,习得的读书方法还要阶段性的运用到实际阅读中,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法,为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打造一副合身的铠甲。
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知识,我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过滤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实现真正的高效阅读。
最后,祝自己以及所有的老铁在读书这条道路上快乐奔跑、野蛮成长。同时感谢读书营为大家提供了这种联机的学习方式,感谢为清单主题营付出努力和心血的所有老铁们,因为有了你们,让我觉得读书营开始变得特别有“感觉”。
期待接下来的读书营之旅,相信一定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