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南方男生,我接触北方女生的机会并不多。以至于我都不知道在北方,“女孩儿”比“女生”叫得要多。
南方男生要接触北方女生是有天然的门槛,一是普通话,二是身高。在还没上大学之前,我对北方女生的印象就只有《家有儿女》中的小雪,国民女神高圆圆,以及什么事儿都爱管一点的闲人马大姐。然而她们风格太迥异,很难对了解一个族群,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其次,南方人对北方人的偏见也多多少少影响了我对北方女孩们的了解。南方人总认为北方人身体很壮,很粗犷,相比南方女生可能更为小巧文静,北方女生在南方人眼里似乎有些大大咧咧,有些有趣、幽默,有那么一些不像女生更像男生的感觉。
北方女孩在我国很多行业里都是主流。那些央视的财经记者,电影的演员明星,有才有貌的导演作家,和独角兽的CEO们,好多都是北方女孩,女中豪杰。她们抛头露面的同时,还“垄断”着我国不少行业的热点,很容易就在中国人眼里塑造出一种“明星”和“高级”的形象,像是一种现象,一种特别类型。
不过,对于北方女生的了解毕竟还是得从种种奇怪的成见上离开,我朋友老跟我说北方女孩有很多长得就像韩剧里的,大眼睛白长腿,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查找”起身边的北方女孩来,我想我愿意接受她们的不同,愿意找机会接触和了解她们,慢慢地,便有了一些开始。
初中时,课桌前面坐着一些个北方的女生,她们学习总是很刻苦,很少玩耍,很单纯,笑点很低。她们的穿着特别简单,从来只有校服,深色与白色,胖一点的看着就像行走的汤圆;她们很少像南方女生那样大裤脚,带耳环,学街头文化或日韩文化;从人们身边经过,没有花花绿绿在身上的她们,让人觉得像延安洞里的革命烈士,少了点潇洒和拖拉,多了点朴素和坚毅(因为下课了也不放松,喜欢做题)。
到了大学,北方女生稍微漂亮点几乎就可以坐享青春年华,因为她们总是特别突出,且容易变得突出。高挑的她们特别容易被表白,容易被选拔进学校社团,容易成为各类焦点;热爱表达的她们表达也更流利(普通话专利),擅用许多成语、词汇;在辩论赛上,校园歌手赛上,她们似乎也更有主动性,要么是主持人,要么就是领衔的参赛选手,每每我走过那些英姿煞爽,大胆直爽还有些健美的北方女孩时,我下意识地感觉到压力。
后来,我来到一线城市工作,遇到的北方女孩就更是多种多样了。有热爱摇滚,动不动“x你妈”的;有喜欢二次元,整天么么哒,笑点还特低的;有海归精英,高挑貌美还聪颖,活脱脱的女主角一样的;有沉稳文艺,一身牛仔军装,侧脸不认真看还有那么些像汪峰的。
不过,我想起的,是一位自己在职场中给我带来深刻影响的北方女孩,她是做文案的。
那时我在公司市场部同她合作策划活动,可进公司不久,却很快发现她似乎和部门领导有很多沟通问题,一方面是领导本身年纪轻,沟通不力,而二一方面则是她的性格过于直率,喜怒都摆在脸上,而且她比领导在活动策划上更有经验一些,风头盖过了领导,而团队却出现了莫名的尴尬。
作为南方人的我,很容易就在这种场合里摆出笑脸,装和事佬这儿帮一点,那儿帮一点,希望把关系缓和,然后把问题先放放,毕竟团队要紧。可这女孩的行为让我很吃惊,她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沟通方式,反而继续地在许多问题上跟领导顶嘴,比如如何排版,如何设计场景,她当着团队的面说着领导一些专业上的不足,当然我们一听就知道是领导出错,领导不懂,但南方人那“注重情面”的习惯让我们多少还是不愿意出面指出的,可这北方女侠倒好,不仅害那位脸皮薄的处女座领导丢足了脸,最终还领取了加班的任务。
可我后来跟她说,我很佩服她,我主动出面在领导面前梳理了她的专业意见,并且也尝试跟她沟通,告诉她有人理解她的中肯建议,慢慢地,她似乎才在情绪上有了缓和。
因为我当时非常清楚,许多企业对品牌、营销专业的了解有着严重缺乏,而她对文案、对传播、对营销的理解,她给出的很多有关场景、有关人群营销、X/Y型文案的补充意见都像黄金一样宝贵。1米7几的我在1米5几面前的她,像是一个矮子一样。在那一瞬间我是被她迷住了的,我被那种职业态度,那种坚持,那种敢用专业就跟领导叫板,而且有理有据,绝不含糊的北方女孩的直率给彻彻底底地迷住。
后来过了许多年,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北方女孩。而那我北方文案,我早没了联系。
在对北方女孩一次次的了解之后,那些作为南方人才有的成见早就被我飘到九霄云外。那些所谓的地域文化差别呢,虽然还在,但早已在那些有趣的见识和经历中,成为我和北方姑娘交流更融洽的破冰工具了。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主观很容易让自己变得危险,而客观能让自己很愉快。让自己了解一些不曾了解过的,感受一种不曾感受过的文化也好、经历也罢、已经是一种潮流,是一种必要习惯。
北方女孩的直率与诚恳,是我认为很赞很特别的魅力,从过去我们电视机里看到的米莱也好,杜拉拉也好,到各种国产家庭剧的好媳妇,我们其实会发觉,这些北方女孩的许多特点其实早就融入了中国女性的为人处世当中,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组成部分了。
当然,同样的过程也发生在南方、东方、西方区域,伴随网络、旅游、交通让人们在来往中穿梭,思想、习惯于此间交换;而那些因为好奇而产生的交流,因为接触而建立的新关系,就这样,在这个慢慢变得多元化的国家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