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吗?
经典的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
第一就是信息总体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你知道的,我大概也会知道;
第二就是人总体是理性的。他总是能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原则。
可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却告诉我们,其实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真的那么理性。有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叫做‘‘结果偏见’’
结果偏见会让我们从正确的结果推出错误的原因,又因为坚信并之行这个错误的原因,从而滑向失败。
如何避免‘’结果偏见‘’的心态?
第一,要在归纳法之后加上演译法。
第二,用三个问题武装自己。
1.这个结果,真的有人为可控的原因存在吗?
2.这个分享的人,真的知道人为可控的原因是什么吗?
3.他如此引以为豪,有没有可能恰恰是宝玉上的瑕疵呢?
画重点:结果偏见
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就立刻认为他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
这种非理性的结果偏见,会让我们从正确的结果推出错误的原因,又因为坚信并且执行这个错误的原因,滑向失败的深渊。避免结果偏见有2个方法,归纳之后再演绎和学前三问。
(2-1)为什么我们会喜新厌旧?
工资是用来支付责任的,责任越大,工资越高。涨工资是因为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发奖金,才应该用来奖励突出的业绩。所以,工资从来不应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应用适应性偏见的‘’一个心法‘’,和‘’三个方法‘’。
一个心法是:打破别人和自己的适应性。
三个方法是:延长幸福感,意外幸福感和对比幸福感。
画重点:适应性偏见
人们对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应。我们羡慕有钱人奢华的生活,但是有钱人并不一定因奢华而感到幸福。所以,只有得到的那一瞬间才是快乐的,失去的那一瞬间才是痛苦,之后终会适应。
运用适应性偏见这种强大的行为心理,可以,第一,阶段性的给予,延长用户的幸福感;第二,不断提供变化的刺激,给用户意外的幸福感;第三,善用相互比较,让用户获得对比带来的幸福感。
(2-3)为什么妈妈们喜欢在朋友圈晒娃?
鸡蛋理论,源于消费者的一种行为特征:当我们对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感情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想办法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甚至付出一些劳动,会有效促进产品销售。
为什么妈妈们喜欢在朋友圈晒娃?因为妈妈们觉得自己的娃最可爱,(至少也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娃之一)而其他人未必同感,当然娃是很可爱,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妈妈们参与了生娃这个劳动过程。
画重点:鸡蛋理论
也就宜家效应,是指人们在一件物品上投入的劳动或者感情越多,就越容易高估它的价值。
运用这套理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第一,让用户有参与感,比如投票,选择,搭配。
第二,让用户付出劳动。把30%的工作留给用户自己做。这个商品就能在用户心中价值倍增。
(2-4)全世界一半的娃都丑到了平均水平以下
事实上,人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合的。不要太依靠主观判断,我们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眼见为实和先入为主的概率偏见当中。
比如著名的“三道门实验”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比率和概率的感觉都是有问题的。
这种偏差主要来自三个原因:
第一,代表性偏差。
第二,可得性偏差。
第三,沉锚效应。
如何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
第一,学好数学,尤其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二,对于没有办法验证客观概率的问题,也不要过于相信直觉。
画重点:心理概率
人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行为经济学家把人们自以为是的概率称为“心里概率”,而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不吻合的现象,叫做“概率偏见”。
(2-5)不买最好,只买最贵
有时候,消费者购买某些商品,是为了获得心里满足。如果商家能做到让消费者恰到好处地炫耀,不露声色的“装”,那么产品卖得越贵越有人买。
商品得价格可能差异很大,关键是看卖给了谁。满足了什么需求。
画重点:凡勃伦效应
这是一种因为“炫耀性消费”心里导致的特殊现象。东西越贵越好卖。运用凡勃伦效应时要注意,贵不是目的,能让消费者恰到好处地炫耀,不露声色地“装”,才是核心。商家做到这一点,商品越贵越有人买。
以上是第二章~行为经济学重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