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那些事

        有句俗语叫做:“冬至大如年”,从这句俗语中就可以看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又叫 "冬节 "、" 长至节 "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么,冬至了,有些什么事呢?

      说到冬至,首先我们想到就是吃饺子了。那冬至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呢?这就有一个关于它故事了。饺子,在早期的时候被叫做“娇耳”,发明人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白河的时候,看到岸边有很多百姓由于贫穷,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坏了,因此张仲景决定要救治这些穷苦的百姓,在张仲景研究之后,煮出了“祛寒娇耳汤”,用辣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物煮制羊肉,煮好之后把里面的食材捞出切碎之后包上面皮,形状就像耳朵,所以又被叫做“娇耳”,煮熟之后分给那些病人,每个人分两个再加一碗汤,吃完之后浑身暖和,血液通肠,一段时间之后,冻坏的耳朵也就好了,而这个分娇耳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大年三十,而人们为了庆祝痊愈,所以就决定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食品。饺子也是春节期间中国人特有的民俗风情。饺子发展至今,有各种馅,不同馅的饺子也代表着不同寓意,比如韭菜馅的寓意久财,长长久久的财富;白菜馅的寓意百财,百样财富,也寓白头偕老;酸菜馅的寓意算财;香菇馅的寓意蓬勃向上,出人头地……饺子不仅有各种馅,也发展出了各种包法,有三角饺子,月牙饺子,锁边饺,元包饺,锅贴……但是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样,冬至日,北方吃饺子为多,南方常吃的食物是汤圆等一些甜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冬至是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日子,除了吃,在古代,还有祭天的习俗,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北宋时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举行,明清时则在北京天坛的圆丘。圆丘在古代即是高出地面的圆土丘,它像征着天圆,故用来祭天的前一天晚上,皇帝要斋戒沐浴,住在斋宫,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

        有祭天,那自然少不了要祭祖了,在民间,有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这个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冬至日除了祭天祭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习俗,那就是数九九了,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这些谚语和顺口溜在许多古籍多有记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

      冬至日这一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鲜美暖胃,寓意美好,在这寒冬里感受饺子带来的温暖,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到一年冬至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气日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冬至的那些事吧。 冬至,对我国说,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
    Wenny20阅读 1,696评论 0 0
  •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1] ...
    皇氏三墳阅读 5,879评论 2 16
  • 饺子(jiǎo zi),又称:水饺,是一种有馅的半圆形的面食,因为形态微扁,于是还有地方上叫做“扁食”。饺子被称为...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9,246评论 0 4
  • nohup和&nohup command & 在后台运行conmmand,其中nohup运行command的话,...
    JasmineSong阅读 1,560评论 0 0
  • 运华日记第268篇(2018.8.3,周六) 特蕾莎修女说: 你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是为了让他吃饱穿暖, 而是让他...
    静待花开_602f阅读 3,421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