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大概花了两天的时间,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短篇恐怖小说。
其实在买下它之前,我还是比较犹豫的,的确是被推荐词影响到了,心里直犯嘀咕,毕竟是一个人住,接触太多恐怖元素对心情可能会有影响。豆瓣给出了7.6分,我觉得是偏低了的,怎么着也应该给个8分吧。
《迦梨之歌》的作者是美国的丹·西蒙斯,封皮上介绍他24年包揽27项世界文坛重磅大奖的“跨界大师”。丹·西蒙斯凭借这部处女作荣获奇幻文学至高荣誉—世界奇幻文学奖。其实,我最想看的是《极地恶灵》。
对书的兴趣来源于电影《我不是药神》,烟雾笼罩下的印度迦梨女神像让我突然对这部以东方宗教文化为背景的恐怖小说产生好奇,刚好在书店看到,犹豫再三还是买了下来。
小说以印度加尔各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奇幻的故事,恐怖小说我一般都是能接受的,因为它不会一惊一乍,这一点本人深感欣慰。
迦梨女神是全书的线索,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迦梨女神展开,和很多恐怖片一样,美国杂志社的编辑兼诗人博比,本着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精神,执意拖家带口踏上了加尔各答的旅程,去采访当地著名诗人达斯,尽管传言达斯在六七年前已经去世。
故事一直到后半部分才让我感觉到了一丝凉意,丹·西蒙斯用一种温柔细腻的手法来描写血腥暴力,这一点我非常喜欢。可以说残忍的地方依旧残忍,它就像南方的冬季,冷是缓慢入骨的,无形无声。西蒙斯用大量篇幅描写主人公眼前的加尔各答混乱、肮脏、残酷。从整篇小说中我找不到一个关于加尔各答的正面词汇。街道是展开描写的关键之处,下了飞机前往酒店的街道,面见达斯的街道等等,给人的感觉只有落后,愚昧,以及贫穷。
贾伊普拉卡希·穆克塔南达的叙述是小说的一个高潮和关键所在。加入骷髅外道教派的经历也成为了引出迦梨女神与解释达斯死亡的引子。去偷尸体,在停尸场的经历和可怕的祭祀仪式给人一种灰暗的庄严感,这种感觉不是直击心灵的恐怖,就像是夜色下的旧楼或者未完工的建筑,从漆黑窗格渗透出来的幽暗才是真正让人惊恐的所在。当然,丹·西蒙斯不会卖弄玄虚,他不遗余力直面祭祀仪式,所有预期的恐怖如约而至,而幽灵和虚幻少之又少。
后半部分对麻风病人达斯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达斯被掰弯的尾指给我带来了最大程度的冲击,文章反复描写达斯遭受的虐待和被困住后的心理活动。的确真实到让人觉得身临其境。博比反复想象利用什么空隙奋力一搏逃出去,却又因为疼痛和恐惧无法采取行动,不得不装作昏倒祈求这几分钟之内不被夺去生命。可以说符合正常人在受到虐待和刺激后正常的反应,恐惧,畏缩。当然,博比的选择还是为了保护妻女,即使是逃脱后,他第一个选择也是回酒店。
故事的结局,博比女儿失踪死亡,离开加尔各答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后的庆幸,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即使陷入长久的自责和愧疚,夫妻俩当时也迅速离开加尔各答,作者也没有对幕后之人等进行详细交代。
后来得知达斯可能再一次被复活了,博比又去了一次加尔各答,在机场大厅博比又一次被迦梨之歌笼罩,这次没再作死,买了最快的机票直接返回。
“山风呼啸的夜晚,我有时会起身走到木屋旁边,望着外面的黑暗,听着六条肢体在石头上抓挠的声音。我站在原地等待,但它饥渴的嘴巴和眼睛始终躲在黑暗之中,不敢靠近……是什么让它不敢靠近?我不知道”
如同很多故事的结局一样,阿姆丽塔怀孕,博比接管出版社,往后开始岁月静好,即使迦梨之歌依旧会响起,迦梨的时代已经到来。
其实整篇小说读下来,我已经不能把它定义为恐怖小说了,从书中感受到最多的是印度生态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古老,落后。就像小说中形容的那样,加尔各答浓烟滚滚,黑暗笼罩。关于当地的描写处处萦绕着腐朽愚昧的气息,与《我不是药神》镜头里的印度神之契合。
阿姆丽塔的话或许暗藏作者的理解:“我不认为加尔各答的所有问题都是普通常见的大都会病。”不过,我在网上也没有查到任何关于丹·西蒙斯是否去过加尔各答的资料。所以,只当是奇幻小说看,不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