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的零售与金融|《商业的本质与互联网》

这一篇我们主要来聊聊新旧零售都是零售金融的本质与P 2P的崩塌

新旧零售都是零售

零售是互联网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开始。电商的山鼻祖是ebay,1995年9月的一天,一个叫埃尔·奥米戴尔(Pierre Omidyar)的互联网程序员,为测试自己写的程序是否有效,手将桌子上的一只荧光笔,拍照传到了网上,没有想到这支笔已经卖了,14.83美元。

1998年,亚马逊的贝佐斯开始在网上出售书籍音乐和视频。2003年,互联网网店开幕。

2003年,一家叫做confinity的公司和艾罗马斯克的X.com合并,这便就是paypal。

2003年5月10号,阿里巴巴投资创建淘宝网,仅仅5个月后支付宝就面试了。

2004年京东开始了,2007年就在就创建了三大物流基地北京、上海、广州,而东京也被更名为东京商城。

2017年就在东京实现比上年增长了40%,全年销售额3,600亿人民币。2018年就传来了,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百货公司-希尔斯破产。

这里先澄清一下所讲零售、电商店商的定义。

零售:是指从厂家或批发商那里买断货品,通过入库分解派送再卖给消费者的业务。零售商赚取的是买卖差价钱而不是租金。

电商:符合零售的定义,但是销售场所在线上,例如亚马逊,东京苏宁等公司被称作为电商。

店商:传统零售商,但是以线下为主,例如沃尔玛,家乐福,华润等。

通过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商几乎没有梅特卡夫效应(什么是梅特卡夫效应参考上一篇文章),就连双边效应也是非常虚弱的。

零售业包含着商品的性价比以及客户的购物体验两大维度进行展开,新零售旧零售都是零售,如果没有这两个问题就是不会成功的。

一家的企业存在首先是他一定要盈利,如果没有盈利,那么它也没有存在的意义。盈利是成功的根源与标志,之后才是策略,团队资源等因素。

虽然互联网在零售业的普及率极高,这说明技术正在重塑整个行业,但却没有改变零售商业的本质,因为商电商和电商都没有显著的梅特卡夫效应有,同时又没有具备双边市场效应。零售业的两个关键,一个是性价比,另外一个是体验消费,未来的零售格局存在着多业态的并存,只有线上线下彼此渗透融合,才可以更好的发展零售。

金融的本质与P2P的崩塌

P2P是指不通过传统的线下金融机械,如商业银行,而是采用在网上连接资金的供应方(creditor)和需求方( Debtor)的一种方式。

2005年,英国的 Zopa成为世界上首家P 2P公司。

2006年和2007年,美国的prospector 和landing club分别成立。

2007年,中国第一家纯信用网上借贷平台拍拍贷在上海设立。8年后全国平台就高达3500多家,当年的成交额突破了10,000亿人民币。

2018年,P 2P出现了雪崩式的倒塌,涉及的金额出高达千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曾经认为是互联网独角兽的行业,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出现瓦解呢?

1. P2P不具备梅特卡尔夫效应,双边市场效应。

2.平台的信用评价出现了巨大问题。

金融的本质是减少资金提供者(出借人、理财人)和资金使用者(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出现逾期坏账等风险,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实现适度的收益。但纯线上的P 2 P模式不能解决金融的本质问题。

做规模,只能增加交易佣金;做风控,才能赚取息差。

未来现金流是估计还款能力的最好方法。

由于预测现金流的不精准,传统行业会再加上一层保险,就是说他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或者担保。你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贷款人需要承受的那边是道德风险

互联网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规律,迄今为止也没有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但它确实为我们开拓了小微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金融的本质并未因为互联网的应用到来,而改变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仍然是风险控制而不是资产规模扩张。掌控风险的关键是保持信息高度透明,将网络进行实名认证以及大数据的工具助力,会让金融变得精准,说不定会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