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的故事,应当由印第安人说起。美洲原本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他们过着安静自由,但原始落后的生活。欧洲人到来后,在民族间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印第安人节节败退,生存空间不断被蚀占。最终留给他们的,只有伤痕累累的寥寥几片保留地。
外星人
假设有一天,一艘外星球的飞船降落在地球上,一群外星人好奇地开始在地球探险。外星人行为古怪,但看起来处境不妙,饥饿寒冷,一些人还生了病。出于人道主义,地球人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给他们送去衣服、食物,请进他们进屋里休息。
外星人活下来了。他们似乎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越来越多,飞船源源不绝地降落地球,带来新的移民。他们在荒山野岭、沙漠戈壁,人迹罕至的地方开荒拓土,围炉造屋,似乎准备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
地球人对他们的目的开始产生狐疑和不满,他们要做什么?侵占地球吗?应该与他们合作共存?还是把他们驱逐走?地球人争论不休,与此同时,外星人对地球人的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他们认为地球很落后,地球人简直是野蛮人。双方由一开始彼此好奇,友善互助,相互合作,逐渐转变为敌视、攻击和战争。
外星人掌握的科技程度远超地球人,他们拥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地球人节节败退。他们又带来可怕的传染病,使地球人成片成片地死去。不知不觉间,鸠巢鹊占,地球已成为外星人的家园。他们在这里蓬勃发现,建立起繁荣强大的未来城市。而地球人呢?幸存的少数人口生活在几片外星人划出的“保留地”。地球的历史已成为往事,人类的子孙生活在沉重的阴影中,意志消沉,前程渺茫。
这差不多就是印第安人近四百多年所经历的历史。
兄弟
印第安人的外貌与亚洲人十分相似,由于他们时常将红色染料涂在脸上,欧洲人误认他们为“红种人”。实际上他们很可能来自亚洲,是蒙古人的分支。数万年前,也许是追逐猎物,他们穿过今天的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当时地球正处在冰河期,海平面很低,白令海峡变成一座大陆桥,可以轻松通过。后来,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茫茫的大海便把他们永远阻隔在彼岸。美洲从此与世隔绝,其他大洲没有了交流,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哥伦布之前也曾经有人到过美洲,但并未建立起新的联系。
一对双胞胎如果出生之后就被分开,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培养长大,他们成年以后,在智力、爱好、性格等方面仍然会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可见天生的基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深远,甚至可以不为环境的差异所改变。但世界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们,尽管拥有相同的祖先,却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同,在数万年的时间里,变得极为不同。
印第安人、亚洲人、非洲人和欧洲人,肤色、体型上差异如此巨大,你能想象他们实际上是同源的吗?基因检测技术却表明,现代人类源自非洲。几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他们克服万难,披荆斩棘,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节节胜利。智人的后代繁衍、散布到世界各地,他们的子孙,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日本人、英国人、阿根廷人……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的人们。换句话说,中国人并不是北京人、元谋人或山顶洞人的后裔,我们真正的祖先在远古的非洲。
数万年时光里,温度、日晒、资源等环境因素,以及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的不同,让智人的后代变得大为不同。从肤色、身材,到语言、习俗,再到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人们变得千差万别,差异之大,让人们难以想象他们在基因上实际几乎没有差别。
1492年,哥伦布带领的欧洲人在加勒比海上的小岛登陆时,岛上的居民赤身裸体,几乎仍然停留在原始部落的状态。而这个时代的欧洲人,已经拥有发达的航海技术,即使完成环球旅行;科学技术也处在突飞猛进的前夜。亚洲则处于农业文明的顶峰。但美洲却发展缓慢。
因为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缺少刺激与创新的动力,也缺少学习的模板。甚至在美洲内部,各个部族之间也彼此独立,交流极少。美洲没有马,也没有发明轮子(有轮状的物品但并不应用于车子),缺少远途旅行的交通工具。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不会到南美洲去,没有从玛雅文明那里学到太多东西。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也并未北上,将文明的种子撒播到更广阔的地方。
中美洲和南美洲尚且有印加、玛雅和阿兹特克三大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中玛雅文明神秘地衰落了,印加与阿兹特克在后来却被小股西班牙人轻易击溃。而在北美洲,印第安世界只有一些松散的部落。他们说着数百种不同的语言,没有文字。邻近的部落之间有矛盾、争战,这给欧洲人提供了空间;但总体上,印第安人彼此间保持孤立,不像在其他大陆,内部总是存在激烈的交流与辐射,不论是以战争,还是贸易的方式。
尽管如此,他们生活得很轻松。他们有丰足的自然资源,生存毫不困难。他们打猎、采摘,也进行简单的种植——玉米和土豆是他们最为重要的作物,后来也给欧洲人、中国人帮了大忙。印第安人抱着自然朴素的观念,敬畏自然,崇信万物有灵,不过分索取;他们只是在饥饿时猎杀一些动物。填饱肚子即满足,不累积剩余物资,因此也不具备持续精进的条件。他们极为震惊地看到,欧洲人到来后,焚烧和砍伐大片林地,将野牛赶尽杀绝,以腾出生存空间。辽阔的北美大陆上有无穷无尽的土地,他们在一个地方种植;一两年后,土地肥力变弱了,他们就搬到另一个地方去种,将原有的村落和土地抛弃。他们没有浓厚的私有财产观念,更从不把土地视为财产。
换个角度看,他们的生活轻松自在,以至于17世纪初,最早一些欧洲移民不断脱离移民团体,加入土著部落的行列。
保留地
印第安人一开始认为欧洲人只是偶尔的过客,好奇地观望。彼此间做一些简单的物品交换;眼看一些欧洲人要饿死冻死,印第安人送出食物,教他们一些生存之道,帮他们度过难关。但是移民越来越多,随着女性移民陆续到来,印第安人意识到这些外来者想永久待下来,他们开始感到不高兴。
马匹自欧洲传入,一开始曾令印第安人惊恐
双方摩擦越来越多。尽管印第安人有人数、主场和局部的一些优势,但在科技和文明发展程度上,他们与欧洲人有着巨大的差距,落败是必然的。大多数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少部分死于战争和屠杀。他们残存的子孙后代,今天大部分居住在“保留地”。
现存印第安人,或具有印第安血统的大约有500万人,按不同部落居住在不同的保留地,一定程度上以自治的方式过自己的生活。他们境况糟糕,说实话,面貌也谈不上可爱。酗酒、贩毒,犯罪、自杀像噩梦一样缠绕着他们。保留地里失业率高达90%,因为不工作就可以领取救济金。从一些纪录片的镜头看起来,他们普遍身材肥胖,面貌僵硬呆滞,像是被抽走了灵魂的空壳。
保留地像是一个停滞的世界,充满令人不快的腐化味道。过往的历史对他们来说是过分沉重的包袱,他们中的激进分子热衷于寻找族人受虐的证据,捕风捉影地把所有似是而非的事件都列为罪证,鼓动仇恨、抗议与斗争。比激进分子好一点的民族知识分子,则以恢复传统文化为旗帜,盼望恢复印第安人以往的生活方式。遗憾的事实是,他们所热切盼望恢复的传统,即使在数百年前,也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真正值得骄傲。
走出保留地,融入现代世界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即使自尊心阻碍他们这样做。自尊心阻碍他们这样做,毕竟正是外面这个熙熙攘攘的现代世界,夺走他们以往拥有的一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朝不慵午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