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诸葛亮对庞统看看:我有计的,不知你有没有?
庞士元也是“这个”一声,对孔明瞧瞧:我当然有计,否则我到这里来干什么?你我都有计了,就是那个“军机秘密,岂能泄露”的家伙不知有没有计?
诸葛亮对庞统把嘴角一撇:他哪来的计。他若有计,早已摊底牌了,刚才就不会被你问住了。我是为了替他解围,帮他吹了一通牛,他是在和我的调,不信的话,一试便可水落石出。
便道:“亮有一计在此。用亮之计,曹兵一败涂地。”
庞统接着讲:“贫道也有一计。用某之计,则江东大获全胜。”
周瑜一听,心想,两个半吊子,只讲计怎么好,怎么妙,到底什么样的计却不讲出来。你们讲半句,我也只能和你们半句调。
其实周瑜呀,鲁肃又没有问你,你不开口,人家不会当你是哑巴的呀!而且龙、凤两人早已知道你一无计策,故意一搭一档在逗逗你,你还不识相,要凑在他们一起。
但周瑜今天和调和出了名堂来了,就象小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大人没有及时批评教育,他尝到了“甜头”,以为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以后胆子就越来越大了。
周瑜想,反正不要讲出计的内容的,这种调只管和,不会露马脚的,我方才已经讲过胸有成竹,现在如果不接应他们,就显得方才的说话是假的,被他们揭穿了多么坍台!
——他自己做贼心虚了。所以,煞有介事地说道:“本督也有一计在此。”
庞统对孔明看看:这家伙又在学舌了。这次要戳穿他了,否则他还以为我们是瘟生呢。
孔明心想,很好。要戳穿他,不需要你出面的,只要我三言两语,便叫他显原形。便道:“都,既然我等都有妙计,未知三人之计相同与否?”
周瑜想,肯定不同的因为我想都未想好,根本没有计。
那末你快快与他们讲明呀。他现在是骑虎难下了,而且还没有觉察到孔明已把绳索套到他的颈项之上了,还在那里继续说:“那末先生意欲怎样?”
“以亮之见,准备笔墨,我等将各自胸中之计写于掌上,然后并掌观看同与不同。”
周瑜这才知道上了大当了,他们两个人串通一气,用这计来捉弄我。现在圈套已经钻了,计策还未想好。怎么办呢?
旁边的鲁肃还不识时务呢。心想,大都督反正不会坍台的,你们两人有计,他也有计。即使有些高低,也不足为奇的。
因为你们两人“天下奇才”闻名天下,总要比都督多一条肠子。让我去拿笔砚来。踱头不知其中详情,煞是起劲、卖力。
片刻工夫,已将笔、墨、砚台拿来,因为都是写在手掌上的,鲁肃把三支笔分别递给座上三人,自己挽起袍袖,磨起墨来。
周瑜执了支笔呆呆发愣。心想,大话已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写什么呢?腹中空空如也,怎么写得出来。看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效学梁上君子之法,让我来偷看吧。
所以,一面佯装思考,提笔在手,准备落笔,一面眼梢瞟过去,眼光落到孔明手掌上,窥探他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