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6层面
- 数据层面
- 产品定位
- 逻辑层面
- 技术层面
- 运营层面
- 产品商业化
保持思考
- 功能点差异背后的原因,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功能放在这个位置?
- 为什么做?得到了什么?
- Why比How更重要,关注细节,不要很宽泛,了解更上层的逻辑,思考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它的价值到底产生在哪里?生活中有很多例子,与产品设计相通。
好的竞品分析报告:
- 比较好的框架——包括要关注一些什么样的点,产品定位,用户规模,用户口碑
- 逻辑性——因果
用户调研——对人性的洞察:
用户访谈——观察室
带着问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转化成对产品有价值的一些启发或者建议,分析出用户真实的诉求
需求评审时:思考为什么然后给出解决方案。考虑团队成本和用户成本(思考和学习进入成本),批判性思维
PM的核心能力是两点:
1)理解他人
2)理解世界
不理解他人(用户需求)是万万不能的,如果需求判断不准,全公司陪着你一起白干。
理解用户需求也不是万能的,还要理解世界。优秀PM比的是发现问题拆解问题后权衡取舍、总是做出当前最优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个人的PM天分、以及天分的激活程度。
什么是PM天分?
先天的生物学基因,加上后天的阅历总和,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就决定了他的PM天分。
有PM天分的人,通常会表现出这些特征:
- 逻辑严谨,
- 对细节敏感,
- 看问题视角全面,
- 总是能看到事物本质,
- 用户感:总是能准确察觉他人心理。
面试中判断PM天分高低,我的方法是:
对应届生做过的一件或几件重要的事深入询问,实习过的产品、参与过的项目、活动、学习、个人爱好等皆可。
看他对这件事的理解:各种选择的原因、各种收获或挫败的总结、各种问题的分析、做得好与不好的原因、其它可能性的判断等。
如果他能准确说清前因后果,差不多就有希望成长为合格PM了。如果还能有真知灼见,那么就有优秀PM的潜质,很可能他未来也能推动所负责产品往前多走一步。
在大学里,还没成为PM时,如何激活和训练自己的PM天分?
1)用心生活:产品的本质是让人的生活更美好,要做产品经理的人,多体验各种美好就对了。当然,要带着心。
2)揣摩人心事物:这是训练用户感的。看到一个产品,就想它和另一个产品的异同,揣摩不同的用户会怎么看它用它,揣摩为什么这么设计;看到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的行为,就想他为什么这样,揣摩他所思所想,揣摩和外部环境的因果关系。如果有机会验证揣摩,就校正自己的思维,迭代自己的揣摩能力。
3)总是用最简语言去解释:这是训练看事物本质能力的。理解一件事或物之后,总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它,这是最佳的思维训练方法———如果还有更佳的,那就是用最简语言去解释它,越简单就越接近本质。而且,你这样跟他人交流,较少浪费他人生命,比较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