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我阅读的书籍是《拆掉思维里的墙》,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那么还可以怎样活呢,我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那是我不知道的世界,为了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丰富知识面,我翻开了这本书,并且开始阅读,大体读完一遍后,感触颇深,于是我记录下了我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这本书中的精髓就是打破一个人在思想、事业和个人生活三个层面的思维里的墙。 当我看到所谓的“安全感”是我们要拆掉事业方面的第一道“思维之墙“时是感到新奇和震惊的。房子能带来安全感不假,对于犹如海上帆船一般在异地漂泊奋斗挣钱的异乡人来说,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无可厚非的。我周围的很多成年人一生都在为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奋斗。我觉得这非常正常,因为赋予给房子,家的意义是很重大的。新奇和震惊就在于书中的观点: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的观点,书中指出买了房的人正在非常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有地大额消费,不旅游,精打细算过日子。而没买房地人是决定投资自己。将更多地欠花在自己身上,投资事业。10年后,原先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已经相差一大截。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想到了我认识的一个人从不打算买房到已经买房化身为房奴这个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变化。不禁叹息了一声买房子的决定是好还是坏。除了从房子方面来对安全感深入分析外,还有职业和爱情方面,得到的体会是依靠外物获得安全感,会使自己变得猥琐,丑陋。所以靠人不如靠己。
第二道思维之墙就是兴趣方面的担忧之墙。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热情地投入进去,感受到无穷乐趣。无疑这样的人是让我们羡慕的。我是属于那种依旧没找到兴趣所在的人,让我感到羞愧的是书中的观点一语中的,它说还没找到兴趣的人思维里面有一道担忧之墙,也就是说他们在寻找自己兴趣的时候总是在思考“读这本说有什么用,万一做不好怎么办?“总是在开始之前就担忧不好的那一面。于是也不肯投入。依旧什么都不感兴趣。其实积极乐观,勇于尝试就是找到兴趣的关键。
令我感触颇深的第三道思维之墙就是家庭方面的掌控之墙,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被自己掌控的人生,而不是被家庭父母掌控。假如我们因为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出于减轻家庭负担的目的不再继续求学,又或者父母要求我们报考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让我们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如果我们顺从了,最后一定是一个不好的结局。还不如将自己的人生掌控在自己手里,好好努力做给他们看。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悟就是生活是未知的,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会错过些什么,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此敢于打破思维里的墙,才会看到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