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月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月亮是如此的清澈柔和,美丽多情,古时的月亮仿佛能感知人类的一切情感,尤其是文艺大家。
然而现今的我们却很少去感悟她,亲近她,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人心浮躁,明月当空,多数人要么在回家或赴约的路上,要么在应酬场上,要么就是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刷微信微博。
难道现在月儿就不美了,不能与人有心灵的沟通了吗?这个暂且不说。
我们还是回到前面的诗词,是的这些诗词都是出自伟大的文学家苏轼之手。那么我们就说说这个宇宙超级无敌大偶像。苏轼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多次被贬谪,夹在新旧两党之间,被多次排挤。虽然如此,却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可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文学书画,无所不通的全才,不但全还是绝顶的高手:诗的创作上与黄庭坚合称“苏黄”;词作上更是开豪放派的词宗,让词走上大雅之堂,成为与唐诗比肩的中国文学高峰,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其父其弟三苏占唐宋八大家三席;书画上并称“苏黄米蔡”四大家。
生活的困苦,成就了词人的伟大,生活的艰辛,成就了词人的精彩,生活其实就是他的人生导师,热爱它就能生龙活虎。无论是在被贬的地方还是其他地方任职,都能造福一方,著名的苏堤以及海南的第一位进士符确,他都功不可没。无论他身居高位还是被贬边远,都想着百姓,做到穷则兼济周边,达则兼济天下。这些都是他有颗赤子之心,所以他没有党派的身份,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颠沛流离。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月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为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至五月初到黄州所作。1079年(元丰二年),40多岁的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差点杀头,因各方面原因保住了脑袋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时候他自己现行到了黄州寄居在黄州的定慧寺。大家可以想一想苏大才子一下子被人诬陷被贬黄州,虽然有官位却不能参与公务,可谓到了人生的低谷,每日把酒对月独酌,感觉自己就像“幽人”“孤鸿”一样,在苦苦寻觅那安身立命之地。虽然是“缺月”“漏断”之时,“幽人”“孤鸿”之势,但都不能打败他,全词的落脚点还是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其实以他的才华,只要稍妥协,荣华富贵轻而易举,但他秉持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要活在未来,而不是当前的小人得道。这是刚刚到黄州时的月亮,是凄冷孤寂的。
下面我们来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创作于1082年(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在黄州生活有两三年,黄州东部的十亩地也有了收获,可以说有房有地还自称“东坡居士”,公务不多,这个时候的苏轼创作也迎来了巅峰时期,无论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是《前后赤壁怀古》、《寒食帖》都是在黄州所作。这个时候不是“缺月”“孤鸿”了,而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之前的困苦难捱,现在是壮志难酬,不能像三国周瑜那样遇明主得重用,还能卫国戍疆,让大宋的国力增强,疆土不受北方强敌的骚扰。虽然这是的月亮依旧那样不明朗清澈,却也不是前词那样凄冷无助,显示了他旷达高远的一面,虽目前不能如此建功立业,为国分忧,那我们还是放眼大江,举杯邀月,此时的明月多一些旷达,却还有些许无奈。在这次之后再次来到赤壁写下的《后赤壁赋》是的月色基本是这样的“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到之后的梦境,此时他与月与梦合为一体了,更加超然脱俗了。
其实苏轼的一生将儒释道的哲理运用的浑然天成,多数以儒家的思想积极入世,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失意的时候用老庄不争释家的清净,让自己与明月与自然浑然一体。
虽然他一生坎坷不平,每次都能从容面对,虽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却一直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一心为民,坚韧不屈;将艰难困苦化为人生的翅膀,带我们在他诗词里翱翔。
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以后不定期在和大家说一说苏轼,说一说月亮。谢谢!